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口五公祠 (海南游记3)

(2010-03-03 19:08:20)
标签:

杂谈

分类: 游记(闽赣粤琼篇)

    都说海南岛以前是蛮荒之地,没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海口游览的第一站,就到五公祠看看。五公祠就座落在海口市里,只是门前的交通略显不便。不过,买了门票以后,可以免费到内部的停车场停车,这一点倒是我以前没有料到的。 

    说是五公祠,其实最先看到的是苏公祠,哎呀,自从元旦造访滁州的醉翁亭以后,今年又和这个苏东坡相遇了。看来这个老头当年也是不守本分的人物,朝廷已经叫你在醉翁亭里喝酒消愁了,还要乱来,又被贬到海南岛。不过,学士在海南谪居四年,倒是成全了海南的文风,被人称颂:“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老人将花甲之后的四年时间留在了海南,受到了海南人民的建祠供奉。 

    那么,这个五公到底是什么人呢?李德裕,字文饶,真定赞皇人(河北)唐文宗武宗年间两度为相,后贬到崖州(琼山市),终老在海南;李纲,字伯纪,邵武人(福建)抗金名将,被贬到万安军(万宁市);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山西),宋高宗年间两度为相,后被贬到吉阳军(三亚市),后被秦桧迫胁,绝食客死海南。李光,字泰发,越州上虞人(浙江)也是遭秦桧迫害,被贬到吉阳军(三亚市),再贬到昌化军(儋州市)共十余年;胡銓,字邦衡,吉州庐陵人(江西吉安),也是抗金名士,被贬到吉阳军(三亚市)达十年之久。这个“军”,和军队没有什么关系,是一个地名的编制,就像现在的县一样。由此看来,这五公,加上前面的苏公,都是被朝廷贬到海南来的,以前当官的大多都是文人,所以虽然是来改造,对海南的文化建设做了很多贡献,受到海南人民的立祠供奉。由此,也可以看到,海南的人文历史,有点和新西兰相似,居然是一批流放的人士致力教化所致。对于中央政权来说,多少起到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作用。 

    大凡一地名胜,都要列举与该地相关的名人,以彰显当地的人杰地灵,历史悠久。由此看来,海南当地的名人短缺,不得不找一些历朝被贬到此地的名人以为炫耀,有点可怜兮兮。这五公祠看上去有点年头了,仔细一分析,原来大多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海南建省时修建的,因为当年追求体现海南省也和别的省份一样,有自己厚重的人文历史,造得有点古色古香,比现在的急功近利的仿古建筑不论从建筑风格,用料装饰都要好多了。好歹还是体现了它想体现的东西。

mole1952推荐阅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