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汽车轮胎,不算更新下来的那几条,本人拥有5条。一台车前后各装两条,还有一条是备胎。联想到美国针对中国的“轮胎特保案”,倒是真的有点关系。因为前轴装的是“固特异”(good
year),后轴刚换了特惠装的“固铂”(cooper)。这两个都是美国的著名橡胶品牌,前者全美第一,后者全美第二。“轮胎特保案”,一定和它们有关吧。
然而,想当然不一定全对,这次的想当然居然是全错。因为在美国提起投诉的一方,竟然没有一个是著名的轮胎生产商,甚至没有一个轮胎生产企业。起诉方是一个类似于中国的某个工会组织,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提出来的,它的诉由是,指责廉价的进口中国轮胎影响美国轮胎工人工作机会,要求政府对中国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一个工会组织,为了美国轮胎工人的就业机会,居然把诉状递交到美国的政府机构,这倒是我以前凭想当然所不能的。
那么,是中国的哪个著名的品牌的轮胎廉价地销售到美国,而且得到了美国消费者的青睐呢?是“双钱”吗?是“回力”吗?是上海的“大中华”还是无锡的几个橡胶轮胎厂的产品?仔细一看,都不是。
出口到美国的“廉价轮胎”其实还是美国的几个著名轮胎生产商在中国投资的厂生产的。比如讲,固特异就在中国的大连设厂生产固特异品牌的轮胎,固铂也在山东的成山收购了中国的工厂生产固铂品牌的轮胎。就连这次涉案调查的杭州中策公司,也是它的合作厂商。所以,抵制中国的廉价轮胎输美,美国的轮胎制造商不但不会支持,而且还会反对。因为企业总是以获得利润为目的的,既然中国的制造能力强,成本又低,质量还可以满足要求,在中国生产返销到美国的轮胎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美国的企业何乐而不为呢?至于美国那几千个轮胎工人的就业,那是政府的事,与企业何干?
再往深处想想,今天是中国的生产能力强,生产成本低,成了世界加工厂,美国的著名轮胎企业都到中国来设厂,以获得最大化的利润。那么,资本的转移是最容易的,明天,这些厂商是否会把工厂再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其它什么地方?到那个时候,中国的那些失去就业机会的轮胎工人又会由哪个工会组织出来替他们说话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