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朋友和我谈起了企业文化,说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云云。一句话问得语塞,没话好说:“什么是企业文化?”这好像是在问“什么是猪肉?”一样。天天讲到的“企业文化”,就好像天天吃到的“猪肉”一样,如何来定义呢?
《百度》上一查,最方便的答案就来了?哎呀,不查还好,一查问题就更大了,从时间到空间,从精神到物质,五花八门,不知所云。人人都在讲企业文化,人人都在解释企业文化,好像解释“猪肉”要从猪肉的分子结构讲起一样,弄得人云里雾里,越说越糊涂。
“企业文化”,从字面上看,企业是定语,是把文化限定在企业的范围内的。企业文化当然就是企业的文化。所以,还是先从“企业”入手吧:“企业”这两个汉字,连成一起变成了一个词组,倒是地地道道的外来语。从哪里来的呢,日本。因为日本人写的就是汉字,所以前辈们直接拿来就用,也不知到底是什么意思。企业,是西学东渐时日本人从西方学来的,那么,研究它的西文原文显然比研究日文的解释要更加直接。
英语中称为“enterprise”,法语中称为“entreprise”,德语中称为“unternehmen”。英语中,企业一词由两个部分构成,“enter-”和“-prise”,前者据说具有“盈利、收益”的含义;后者则具有“工具”的意思。两个部分结合在一起,表示“获取盈利的工具”。所以,企业的定义就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再看“文化”,“文化”不是外来语,古已有之。“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化”的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属精神领域之范畴。
由此看来,所谓“企业文化”,企业是主体,文化是为企业服务的。企业要经营,获得利润,需要以企业特定的“文”来“化”之。企业中的物需要“化”,人也需要“化”。所谓企业文化实质上并不是“企业的文化”,而是“企业为了经营获利的需要,以特定的教条对组织内部或者外部的相关资源的进行改造的过程,使“文化”为企业的盈利目的服务”。
因此,企业文化实际上是由企业的性质决定的。国有企业有国有企业的“文”,上市公司有上市公司的“文”,家族企业有家族企业的“文”,私人公司有私人公司的“文”;或者说,资本家有资本家的“文”,地主有地主的“文”。企业的属性决定了它的“文”,同时也就制订了如何来“化”。不同企业的文化,其实从它的属性就已经确定了。一定不要从它的宣传手册上去片面地理解。
就好像一些大肆吹嘘“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说到底也是为企业的利润服务的。只是为了打鬼,借助钟馗而已。所以,万变不离其宗,一方面,当企业的利益和消费者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企业利益的权重多半是占了上风的。另一方面,企业里的员工则只有被企业的“文”,也就是各种身份的所有者的思维同化的份,从来不会有“以人为本”的份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