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就要到了。七夕节,以前是姑娘们乞巧的节日,也是“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的节日。现在被媒体宣传为“中国的情人节”,我把它称之为“中国传统民俗的异化”。
七夕之乞巧,是很容易解释的,古时的女儿都要做女红的,当然讲究乞得手儿巧,绣得花儿艳。至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人家夫妻每年只有一次跨越王母娘娘设下的银河阻隔,短暂地相会于鹊桥之上,其余时间就是天各一方,凄惨都来不及,还要硬要说是什么情人相会,真有点不近人情焉。
突然发现中国的情人节比外国的多多了,几乎沾上一点男女的边的都可能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首先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少男少女们乘着赏灯嬉戏玩耍,欧阳修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就是明证;有一首歌,叫《蝴蝶泉边》,“大理三月好风光......”人家青年男女在那里谈恋爱,是不是也要叫作情人节呀?中国又是地域广泛,于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称得上情人节的日子太多了啊。
外国有什么节日,中国也要有,外国没有的,中国也要有。如此,外国有母亲节,中国也有,外国没有父亲节,中国牵强附会地找了一个8月8日,意思是爸爸的谐音,太勉强了吧。其实,都是商家骗钱的手段。
商家也是,为何不挑正月初一呢?不是叫作春节吗?“春”字的文章,不要太好做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