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哲人对人性善的论述(孟子,培根和梭罗)

(2010-01-04 15:09:45)
标签:

人性

心理

哲人

文化

孟子性善心性论

http://s13/middle/49c8a30bg7c5182c9760c&690

 

孟子性善心性论是在对孔子仁学的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系统心性思想体系,是内圣的道德修养有了坚实的基础,并指出了可以实行的修养方法,以培养独立完善的人格。

 

公孙丑章句上·第六章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译文: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仁心。古代先王由于有怜悯体恤别人的仁心,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仁政。用怜悯体恤别人的仁心,来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仁政,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我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他人的心,是因为譬如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将要掉进井里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慌同情之心。这样做并非是为了和这孩子的父母拉交情,并非是是为了要想在乡邻朋友中获得好名声,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
“由此可知,没有同情之心,不能算是人;没有羞耻心,不能算是人;没有谦让心,不能算是人;没有是非心,不能算是人。恻隐同情之心是仁爱的发端;羞耻之心是道义的发端;谦让之心是礼节的发端;是非之心是智慧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善端却自认为不行、不去培养发展的人,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君主不能去培养发展这四种善端的人,是背弃君主的人。凡是自身具有这四种善端的人,要知道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终必成大势;泉水刚刚开始流淌,终必汇成江河。如果能够扩大充实它们,就可以保护天下的百姓安居乐业;如果不能够扩大充实它们,就连奉养自己的父母都办不到。”

 

心解:
对人性是善是恶的讨论聚诉众说纷纭,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国古代就有涵盖全面的性善、性恶、性的善恶相混三种说法,确实是一个难以绝对化的一个概念。而性善学说在中国的历史渊深,已经成为了大家共识的显学。就我的实际经验而言,更愿意相信人性本善的学说。一则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与其他动物的本质所在,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切实表现;二则,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有人不知道如何自处,对别人不信任过度防范,导致出现心理问题,痛苦难言,其实只要放下自己的防范,学会去信任别人、信任人性,一切都会迎刃而解的。

 

培根:论人生:论善和性善
(水天同翻译)

善是人类最伟大的德性
我所采取的关于“善”的意义,就是旨在利人者。这就是希腊人所谓的“爱人”(Philanthropia);这个字底字义用“人道”(humanity)一语来表现(如目下之所为)是有一点薄弱的。爱人的习惯我叫做“善”,其天然的倾向则叫做“性善”。这在一切德性及精神的品格中是最伟大的;因为它是上帝底特性;并且如没有这种德性,人就成为一种忙碌的,为害的,卑贱不堪的东西,比一种虫豸好不了许多。“善”与神学中的德性,“仁爱”相符合,并且不会过度,只能有错误。过度的求权力的欲望使天神堕落;过度的求知识的欲望使人类堕落;但是在“仁爱”之中却是没有过度的情形的;无论是神或人,也都不会因它而受危险的。向善的倾向是在人性中印得很深的;就是如果这种倾向不发向人类,也要及于别的生物的。

 

盲目过度的善是有害的
在这种“善”或“仁爱”的德性中,错误有时是不免的。意大利人有一句骂人的成语:“他太老好,好得简直成了废物了”。意大利底宗师之一,尼考劳·马基亚委利,也居然有这种自信,几乎明明白白地写道:“基督教教把善良之人做成鱼肉,贡献给那些专横无道的人”。他说这话,因为真的从来没有一种法律、教派或学说曾如基督教一样地尊重过“善”的。因此为避免诽谤及危险起见,顶好研究研究象如此优良的一种习惯,其错误安在。我们要努力利人,但是不要作人们底面貌或妄想底奴隶;因为若是那样,就是易欺或柔懦了;易欺或柔懦是拘囚诚实的人的。也不要给《伊索寓言》中的雄鸡一颗宝石,这雄鸡要是得到一颗麦粒,他要快乐欢喜得多了。

 

上帝的做法
上帝底例子给我们很真切的教训:“他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然而他不降财富,也不叫荣誉和德能在所有的人上面平等地照临。平常的福利应该使大众共有,但是特殊的福利则应有选择。并且我们要小心,不可在临摹的时候把原样毁了。因为神学教给我们说,当以人之爱己为模范;爱我们底邻人则是这种爱己之心底仿作。“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并且来跟从我”;然而除非你要来跟从我;不要把你所有的都变卖了;那就是,除非你有天生的使命可以用很少的资产如很多的资产一样行得出一般多的善来;若不然者,则是饲养了支流,却汲干了源泉也。

 

性恶之人
世间不仅有一种受正道指挥的为善的习惯,并且在有些人,即在本性之中,也是有一种向善的心理趋向的,如同在另一方面是有一种天生的恶性一样。因为也有些人天性不关心他人底福利的。恶性中较轻的一种趋向于暴躁、不逊、喜争或顽强,等等;而较深的一种则趋向于嫉妒或纯粹的毒害。这样的人可说是靠别人底灾难而繁荣的,并且是落井下石的:他们不如那舐拉撤路底疮的那些狗,而有如那总在人体任何溃烂的部分上嗡嗡的苍蝇;这些“恨世者”(misanthropi),是惯于诱人自缢;而在他们底园中却连作这种用处的一棵树也没有的(和太蒙底事迹相反)。这样的心性正是人性底溃疡,然而他们却正是造大政客的材料;他们就如同曲木一样,造船最好,船是天生要颠簸的,但是这种木材却不适于造房屋,房屋是要站得牢的。

 

性善的扩充
性“善”底特质和特征是很多的。如果一个人对待异乡人温和而有礼,那就足见他是个“世界的公民”,他的心不是一个与别的陆地隔绝的岛屿而是一个与那些陆地接连的大洲。若是他对别人底痛苦灾难很是同情,那就是表明他底心有如那出药疗他人之伤而自己受割的珍贵的树木。若是他对于别人底过恶很容易宽宥不究,那就足见他的心智是种植在超越伤害的地方的,所以他是伤害所不能及的。若是他对于小惠很感谢,那就表明他重视人们底心而不重视他们底钱。但是,最要者,假如他有圣保罗底至德,就是,假如他肯为了他底兄弟们底得救而受基督底诅咒的话,那就显出他颇合乎天道,与基督自身竟有一种符合之处了。

 

梭罗:论慈善

简介:亨利·戴维·梭罗,美国作家、哲学家,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和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的作者。 他强调人要亲近自然、学习自然、热爱自然,追求“简单些,再简单些”的质朴生活,提倡短暂人生因思想丰盈而臻于完美。

 

虚假的慈善害人至深
没有比善良走了味更坏的气味了。这像人的腐尸或神的腐尸臭味一样。如果我确实知道有人要到我家里来,存心要给我做好事,我就要逃命了,好像我要逃出非洲沙漠中的所谓西蒙风的狂风,它的沙粒塞满了你的嘴巴、耳朵、鼻子和眼睛,直到把你闷死为止,因为我就怕他做的好事做到了我身上,——他的毒素混入我的血液中。不行,——要是如此,我倒宁可忍受人家在我身上干的坏事,那倒来得自然些。如果我饥饿,而他喂饱了我,如果我寒冷,而他暖和了我,如果我掉在沟中,而他拉起了我,这个人不算好人。我可以找一条纽芬兰的狗给你看,这些它都做得到。慈善并不是那种爱同胞的广义的爱。


一千人在砍着罪恶的树枝,只有一个人砍伐了罪恶的根,说不定那个把时间和金钱在穷人身上花得最多的人,正是在用他那种生活方式引起最多的贫困与不幸,现在他却在徒然努力于挽救之道。

 

慈善有可能是隐藏的自私
慈善几乎可以说是人类能够赞许的唯一美德。不然,它是被捧上了天的;是因为我们自私,所以把它捧上了天的。

 

真正的慈善不是行善,而是接受自己,照耀别人

我并不要从慈善应得的赞美中减去什么,我只要求公平,对一切有利于人类的生命与工作应一视同仁。我不以为一个人的正直和慈善是主要的价值,它们不过是他的枝枝叶叶。那种枝叶,褪去了叶绿素,做成了药茶给病人喝,就是它有了一些卑微的用处,多数是走四方的郎中用它们。我要的是人中的花朵和果实;让他的芬芳传送给我,让他的成熟的馨香在我们交接中熏陶我。他的良善不能是局部的、短暂的行为,而是常持的富足有余,他的施与于他无损,于他自己,也无所知。这是一种将万恶隐藏起来的慈善。慈善家经常记着他要用自己散发出来的那种颓唐悲戚的气氛,来绕住人类,美其名曰同情心。我们应该传播给人类的是我们的勇气而不是我们的失望,是我们的健康与舒泰,而不是我们的病容,可得小心别传染了疾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