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雪芹还是一位放风筝的高手

(2009-06-10 11:13:44)
标签:

绿浪萍踪

曹雪芹

风筝

古代名人

杂谈

分类: 人文-历史

            曹雪芹还是一位放风筝的高手

 

曹雪芹还是一位放风筝的高手

    《红楼梦》之所以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喜爱与吹捧,恐怕与它所包容的众多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阅读《红楼梦》,人们发现,作者曹雪芹多才多艺,除文学之外,在其它一些领域——诸如医学、饮食、外语、建筑等方面——也有着极高的修养,不仅如此,曹雪芹还是一位扎糊、绘制、放飞风筝的高手。
    风筝在我国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不是单纯的娱乐游戏,而是成为了一种工艺美术,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一度出现了许多制做和放飞风筝的能手,曹雪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红楼梦》第七十回中,用了大量的笔墨,详细描写了宝玉、黛玉与一班丫头在大观园放风筝的有趣情景,那细腻惟妙的描写,不但使读者如临其境,也使我们从中感觉到曹雪芹对风筝的由衷喜爱。
   那么,曹雪芹放风筝的水平究竟有多高呢?

   据史料记载,乾隆二十三年的腊月二十四日,曹雪芹在宣武门里的太平湖的冰面上,兴致勃勃地为亲朋好友表演了放风筝,他那“心手相应,变化万千,风鸢听命乎百仞之上,游丝挥运于方寸之间”的放飞技术,令在场的人乍惊乍喜,赞叹不已。
   
孔祥泽老先生根据《瓶湖懋斋记盛》的原文改编了一段文字,颇为生动传神,现抄录如下:
    一阵和风吹过、只见雪芹把右手捏住“苍鹰”的头向东北方向顺风一扔,趁它前冲去的余力未尽之时,左手一反腕子,滑开摇车,右手顺势拢住了被风刮起的细鼠儿线,略往回一带步,回身向东北右手往上一扬,随着又向右下方做一个半圆的滑线儿动作之后,只见这只“苍鹰”,凭空来了一个鹞子翻身掉转了头,面向西南,对着风儿,飒地一立,昂首朝天空一直钻了上去。过子和看了这一手,忙对董邦达说:“雪芹这人确是奇人……”话未说完,董邦达指着风筝叫过子和看。原来这“鹰”向上飞起的时候,忽然向右微动,盘旋,看看已回到北岸河边土坡一带。只见雪芹把线上下移动了一下,“苍鹰”跟着一俯一仰,忽地雪芹把手高高一举,猛地向地下一蹲身,右手点地。这“鹰”在天上扑喇喇一个翻身,有如电掣之势,头朝下,尾朝上,一直冲向地面。董邦达看了也不禁忘情,喊了一句:“哎呀!”那“鹰”已快到地面不过三二尺高的光景。雪芹平身向前猛一甩手,扔出一把线,只这一带手,那“鹰”立刻翻回头来,直冲霄汉,回到天上。接着又是四五个盘旋。董邦达说:“神乎其技矣!雪芹您太累了,我们可饱了眼福。”雪芹也就慢慢地把“鹰”收到头上,做了个带手,这“鹰”就轻轻落在他右臂上。


   曹雪芹不但放飞风筝游刃有余,扎糊风筝的技术也很高超。《瓶湖懋斋记盛》中同样有记载:“芹圃所扎风鸢,罗列一室,四隅皆满,致无隙地,五光十色,蔚为大观。”由此可见,曹雪芹扎的风筝不但数量很多,品种也很丰富。更值的一提的是,曹雪芹还“旁搜远绍,以集前人之成”,撰写了《南鹞北鸢工物考》,书中详尽地介绍了风筝的扎、糊、绘、放的技艺,是我国不可多得的一部有关风筝的工具书。该书详细阐述了风筝起放的原理、风筝的种类、风筝的扎糊和绘画方法。为了便于传授,曹雪芹还绘制了彩色图谱,并写成歌诀,既有形状的描绘,又有色彩的说明,极其通俗而生动。
    由于风筝扎得好,深受人们的喜欢,曹雪芹的风筝还帮助朋友在困难时期度过危机。据传,约在乾隆十九年,由于生活窘迫,曹雪芹从北京城里移居西郊香山,不时扎糊一些风筝,其扎、糊、绘法奇绝,五光十色,十分精美。一天,有位患足疾的朋友于叔度来访,言及家中啼饥号寒的境况,曹雪芹非常难受,但自己也是穷苦潦倒,有心无力,难以拿出银子接济朋友。后又听于叔度说到京中某公子购风筝时,一掷千金。曹雪芹就把几只风筝送给了于叔度,让他去卖。果不其然,于叔度拿着曹雪芹送的风筝到集市一摆,很快就被人以重金买走,解了生活中的燃眉之急。之后,于叔度索性从曹雪芹处学习扎风筝的手艺,以风筝为业,所得不仅足以养家糊口,而且渐渐成为了制作风筝的著名艺人。

    曹雪芹的风筝艺术影响十分深远, 据说,新中国成立前夕,北京的几家著名扎风筝店,用的都是曹雪芹的图式。 后人有专门介绍曹雪芹与风筝的书籍出版,一部是《曹雪芹风筝艺术》,另一部是《曹雪芹风筝谱》,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绿浪萍踪整理)

 

点击阅读其它文章

==============================================================================================

古人为什么把红豆叫做相思豆?                    清朝的陈世美是怎样被宋朝的包公铡的?

相距千年,梁山伯怎就爱上祝英台?               不要搞错了!寺与庙的区别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被腰斩的高官                 古代女人变皇后要进行啥婚检?

“清明上河图”里的广告元素                      “徐娘”原来并无“风韵”

杨贵妃喜吃的荔枝来自何方?                     为何把人的脑袋称为“首级”

中国历史上的四位“花木兰”                      清朝时期“兵”与“勇”的区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