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两地近日被国务院去定位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便成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有一个国家特区。成渝两地成为“新特区”之后,两地业界和民间对楼市走势普遍持乐观态度,并于当年浦东和近期天津滨海新区相提并论。但身处西部两大城市,毕竟不具备前面两地的优厚外部条件,房地产具体会不会像预计的那样我觉得一切都不确定。
成渝两地联手进行城乡综合互动试点,我觉得这个与浦东、滨海新区的开放试点是不一样地。成渝两地的特区试点更多的是强调内部环境的改善,对于外部的环境改善并不是非常大。成渝两地希望通过城乡一体化进程增加城市化的进度,这个进度是建立在政府的极集主导基础之上,市场化程度是非常低的,这可能为改革买下了虚热的隐患。城市一体化我个人认为城市就可以明证言顺的征用农民土地进行城市化建设,给农民带来的可能是短期的出卖土地收益,但是从长期来看,要让农民增收,必须从经济结构入手,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这样农民才可以成为城市居民。
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购买力与现在城市人群购买力的问题,才能为楼市的上涨做好基础。否则楼市的利好局面仅仅是为那些可以投资的起楼市的市民和开发商来说的。楼市的躁动必然带来楼价的上涨,增加居民的购买能力。也有可能增加现转化为城市人口的居民的矛盾,对社会基础的动摇是不可小看的。
虽然特区对于招商引资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招商进度、居民收入水平、可支配收入与房地产价格上涨之间的关系。相信由于投资因素的增加,不乏有大量的投机因素在里面。这个将直接导致房地产价格的上涨高于招商进度、居民收入水平、可支配收入增长的速度。因为通过招商带动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村人口的收入中间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劳动者的素质为题。这个问题是一个长远的问题,并不像房地产这样可以短时间见效的。
成渝新区本身就是中国的西部城市,两个城市本身的农村人口基数要远远大于上海与天津地区,所以盲目的推进城市化进程,难免有点操之过急。
海南曾经就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当海南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省份之后,并且被订立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在那个时候房地产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当地其他行业的发展速度,房地产的投资与投机成分远远大于房地产本身的居住需求。造成房地产行业的浮躁与虚高。最终迎来的的房地产泡沫。
成渝新区的建立应当吸取海南的经验,避免出现房地产泡沫。否则将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有一大障碍。如果不去加强管理,相信在成渝新特区建立之后能够掘金的一定是那些先进入的大型房地产开发公司。那些个人投资者很有可能成为本次地产躁动的直接牺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