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是丁立梅
我是丁立梅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179
  • 关注人气:6,1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所相遇的编辑们(上)

(2008-06-11 00:05:17)
标签:

情感

分类: 凡来尘去

    白天头晕了一天,也就睡了一天的觉。晚上睡不着了,整理一些样刊样报,打算明天再清理掉一批。翻开某一些报刊看,想起一些人,那些因文字而结识的人。好多的,我们不曾见过,却淡淡牵挂着。我翻找出06年9月6日的夜里,随手敲下的这篇文字。我有了把它续下去的打算。我也只有用这种方式来记取,生命中相遇过的人,经历过的事,历历,历历……

 

我所相遇的编辑们(上)

文/丁立梅

 

  刚刚搁下电话,我望了一下手机上的显示,37 分24秒。我在电话里,对着他笑,对着他叹气。我很感谢,人世中有这样的相遇,可以让我退守。而我,不要隐瞒我自己,一点也不要。隔着几百里的距离,他会很好地倾听,然后化解,而我,又会快乐起来,继续我的生活。我们就是这样的朋友,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 
  这会儿,我突然想起生命中遇到的,不谈远的,就谈因文字而认识的编辑,如他。在生命中,印下烙痕,温暖的那一些。突然有个冲动,想着写一写他们。
  一、孙珺。珺不是这个珺,是另一个字,而我,喜欢用这个字来称她。是从什么时候认识的,不记得了。只记得她曾一封邮件,温柔的几个字:胥也投这类稿,而我更喜欢你的文字,或许都是女人的缘故。她编发我很多稿,不知哪一天,我们通电话了,不知哪一天,我们谈文字以外的事,譬如她的三毛,我的家庭。后来,我去广州,终于见一面。她坐了长长的地铁去,满大厅寻我,眼睛亮亮的,那么漂亮的一个小女子。惹得我盯着她一个劲说,你怎么可以这么漂亮?最感动她说的一句话:我坚贞不二地相信你,支持你,站在你的背后默默看着你。她让我,有流泪的冲动。
  二、静芬。很久以来,我们只是编辑作者的关系,并不曾说过一句话,我投稿,她看稿,仅此而已。真正认识她,是一次偶看了她的文字,她的博。她的才情,是满心满心的。还有她所走过的路。心中突然布满疼痛和喜爱。然后,我们有了交往,无须多话,竟是懂得。我在暗地读她,她在暗地读我,把一份关注,藏于无形,却明知道,在着,她在,我在,都在呵。于是感动,于是心安。记得她说过的,厦门有一间温暖的小屋可以收留你。于是非常向往厦门那个地方,向往某一天,与她相遇,而后让笑慢慢爬上脸,而后不着一言地拥抱。有这样的一天吗? 
  三、晓戎JJ。惟有对她,我才称姐姐。对她的喜欢,是不由自主的,是那种放心把自己交出去的感觉。JJ曾说一句话:我们的梅子,就是不简单。满心里,透着喜欢与关爱,像邻家JJ。JJ曾感言自己不是报社老总,那是因我的有些稿没通过时。遥远里,我因这样的欣赏与热爱,感动得无言。我亦希望,某一天去北京了,我们能相见。那时,我们一定不谈文字,谈别的。我们只是红尘中两个有缘的女子,仅仅是。足够了。 
  四、且为。且为的名字很男性化,以至好长时间,我一直以为她是男人,愣是没多说过一句话。她偶有约稿函来,我也是规规矩矩回。后来某天发现她是女的,哑然失笑。她曾为我开过一段时期专栏,取名酸梅汤。让我紧着写了不少文字,丝毫不敢懈怠。也只是片言只语的问候,却点点入心,暖肺。感觉里,她很温厚,是让人想起就暖的那一类。如果某一天,我们不是编辑与作者关系了,我们也应该是很好的朋友。能有这样的朋友,真的很好。
  五、亚红。不知道亚红现在去了哪里,在写下她的名字时,我很想念她。她原是《深圳法制报》的编辑,是哪一天,我们联系上了,我实在记不起了。好像有那么一次,她把我的稿送审,也叫人配好了插图,却被老总突然抽下来,她觉得很遗憾,亦有歉意,就写邮件告诉我。我说,没关系。再后来,我们联系多起来,她听音乐会了,她去旅游了,我都知道。她亦知道我在写字。她会梅子梅子地叫我。好暖啊。在去年,她突然辞职不干了,回家读书去,觉得读书很好。我说选择怎样过,那是自己的事情,只要你快乐就行。我们继续保持着联系,她也还继续关注我的文字,一遇深圳什么媒体上有,就先翻了看,然后告诉我。我用亲爱的称她,她用亲爱的称我。很肉麻的两个人了。却在今年五月份往后,再无消息。我发邮件,不见她回。而她的电话,因我手机换号,又丢失了。我们就这样失了联系。但愿她好。 
  六、游牧、惠东、匡域、小欢。他们是分不开的,一个离开了,另一个接上,仿佛接力棒。把我的文字,从一人手里,接到另一人手里。跟他们,算得上不离不弃罢。而我,对他们,永远心怀了感激,感激这样的不离不弃。这是人世间难得坚持的一种好啊。 
  七、淑媛。淑媛是个美女,长得很秀气的那种。淑媛在《现代家庭》。我对上海人印象不好,在我的游记里,曾写到上海人,很精明很贪小便宜,素质不那么高的一群。但淑媛不是。她给我的印象,首先是可爱。这真是没办法的,我偏着认为她的可爱。去年冬,她曾在美国生活一段时间,那个时候,我们通邮件,我看她穿大红衣的照片。真是喜欢。亦看过淑媛写的采访稿,文字功底,竟是那么好。淑媛现在不编细细品味栏目的稿了,但这不妨碍我们的交往。一直想着,到上海给她打电话,然后我们一起去喝茶。 
  八、晓娜。那个时候,我写文字,还不怎么往外投稿,只在江苏发,譬如发《扬子晚报》。有一天,我所在地一个老先生跟我说,你也投投《杂文报》呀,很适合你的。其时,我还不知有这样的报。当时我看报少,喜欢捧大部头的书啃,啃了许多外国名著之类的。后来,我就真的找了一份《杂文报》看,也就给晓娜投稿。当时还没电子邮件呢,全是平信寄。这以后,就认识了,也无多话。只一次,收到她的便笺,她写:你的文字越来越好了。很是鼓舞我的。当电子信箱遍及的时候,我开始从电子信箱里给她投稿,仍没有多话,但却知道彼此喜欢的。通过一次电话,她打的。声音听上去是快乐的,我亦是快乐的。两个快乐的人说话,整个世界就是快乐的了。知道她有个四岁的女儿(今年应该五岁了罢?),知道她在河北。好了,有那么一个人在,真的很好了。 
  九、小娟。我写稿时间不短,但真正投稿时间,好像并不长。以前消息闭塞,所知道的媒体有限。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只在江苏教育报(现在改称为《成长导报》)上发稿,还有省公安厅的《警方》和《治安》上发。偶也在《中国青年报》上发两篇。不知哪天看到扬子晚报,觉得那个繁星版,也挺适合我的文字的。于是就投稿,手写的,平信寄的。小娟负责那个版面。于是,有一些文章,发了出来。由于那些文章,一些读者熟悉了我。经常接到一些电话,他们说着喜欢我的文字。文字因懂得才会生情,对小娟,我有了知己般的感觉。某段时间,她不编副刊了,是华明玥编。我有过失落,曾有过一次电话,我劈头就问,你怎么不编副刊了?她说,我也不知道呀,领导这样分配的呀。明玥编副刊时,我继续投稿给扬子,那是因为,周围的人,还有一些读我文字的人,翻扬子,就找我的文字。弄得我有了压力,非得投不可似的了。这期间,收到《扬子晚报》一个人写给我的信,那是我开始尝试用第三人称写一些文章时。他不喜欢我这种写法。于是,他把送审到他那儿的有关我的这类稿,全给咔嚓了。他说,几次想写封信给你了,因为比较喜欢你的散文,所以在审稿时要抽下你的作品,总要想一想理由,也就免不了产生想说几句的必要。他在陈述了对我文章的评价后,总结出这样的一段:或许也正因为以上这些“成见”,所以,当你的作品中出现了“第三者”——他(或她)时,我有一种本能的反感,潜意识中认为这不是你自己的生活,是道听途说,是移花接木,是生活的暂时枯竭,是文思的瞬间短路,总之,这不该是丁立梅的作品,或者说,丁立梅还没有到应该玩技巧的时候。所以,我几次“毙”了你的此类作品。 
  这会儿,我把他的信找出来,我慢慢翻着看,我的眼里,忍不住涌出泪。是的,我写字本是写着玩的,但这样的关爱,我用什么可以报答?我惟有好好写字。不管如何,对小娟,对明玥,对他,我都是心怀感激的。记住岁月曾给我的这样的好,记住这些,它能温暖很多时光。 
  十、沁萍。跟沁萍相识,缘于一篇乐评。是篇《布列瑟农的忧伤》。沁萍之前大概没看过这样写乐评的,觉得好。于是发邮件给我,建议我文字里不要夹英文。我却不肯听,说,人家本是英文歌啊。坚持着自我。她不因我的坚持而恼,不久文章发出来,一字没改的。这让我喜欢。后来又写过两篇给她,她说她和她的同事,都喜欢我写的,于是给我开了一个专栏叫:好歌连连。常有邮件往来,她叫我梅子,我叫她沁萍。最记得也写乐评的简单,一次跟我聊天时说,她给沁萍也投了乐评稿,沁萍回一句,梅子比你先到。我当即笑得哈哈哈。觉得内疚的是,她约我写俄罗斯的一组歌曲,我从不肯按她的要求写,而是我行我素的。这大概让她很头疼罢?呵。也通过电话,觉得是很爽朗的一个女子。很喜欢了。 
  还有还有还有,那么多那么多的人啊,我想写着来的,可惜今天太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