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伦(常务副主编)的回答

(2006-11-03 17:23:41)
http://www.storychina.cn/UploadFile/20061026162329974.jpg    问题一:请谈谈您的“故事缘”。
    1978年的某一天,我读到卢新华的小说《伤痕》,当晚,激动之余,我拿起笔,开始创作平生第一篇“小说”《我要读书》,尽管现在回头再看原稿,那真是惨不忍睹,但毕竟是开始了我的文学创作。
    1979年3月我的家乡金山县举办故事会讲,文化馆的同志知道我爱写点东西,就特地来通知我。当时,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故事,凭听来的那点素材,再加上自己的一点想象,创作了第一篇故事《三百元的故事》。当年5月,《故事会》编辑陈中朝、苏菊珍、鲍放来金山参加故事会讲。当时在招待所的饭厅,一位女故事员讲了《三百元的故事》,引起很大震动。一星期后,我修改完这个作品,带着它乘了3个小时的车(当时金山到市区中途要摆渡换车),敲开了绍兴路74号《故事会》的大门,何承伟出来迎接我。当年10月,《三百元的故事》在《故事会》发表,也开始了我与故事,我与《故事会》,我与《故事会》的同事,我与作者,我与读者长达近27年的不解之缘。
    冥冥之中,上天把我交给了故事。事后我才知道,《三百元的故事》是否能发表,曾引起很大的争论,在当时高大全英雄人物主导革命故事的大气候下,《三百元的故事》确实很另类,很多当事人回忆起来,都还非常激动,说这个作品能发表也是一种缘分。同样,没有这个作品的发表,我今天肯定不会在故事园里耕耘了。
    从第一篇故事到1987年上海文艺出版社为我出版36万字的《吴伦故事集》,一共花了大概8年时间,旁人看来,在创作上我是一帆风顺,其实,文学创作、尤其是故事创作的艰辛,非一般人能体会,这里就一笔带过。我常对想要搞故事的作者(包括新编辑)说,真要想在故事这个领域有所作为,除了一定要有悟性外,三年学徒是必需的,还有重要一条:缘分!不是人人都适合搞故事的。
    1985年被聘为特约编辑,1988年正式到《故事会》上班,在近20年的时间里,相交相知了大量的故事朋友,有时看看过去的花名册,心里的喜悦,以及自豪感,难以言表,这就是我们说的与故事的缘分吧。

    问题二:请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您心目中的“好故事”标准是怎样的?
    很难用一句话说明白。考虑到目前的创作环境,我心目中的好故事,也大致分上、中、下。
    上者,在一个精彩的故事,一个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文学作品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塑造人物,这在大学课本中是写得非常清楚的,以前我们也是这么努力的,但现在都不大说了,惟恐我们的作者为了写人把故事情节忘了。
    中者,大家能传。你写的故事,读者有兴趣去讲,能够在社会上流传。
    下者,自己能讲,有点意思。
    从字面上看,要求不太高,可你看看身边的故事,达标的有多少?

    问题三:请描绘一下您理想中的《故事会》。
    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说:我是看着《故事会》长大的。在人们津津乐道地阅读《故事会》的时候,《故事会》所提倡的做人标准,也在潜移默化中被每一个人接受。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自豪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