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洪刚:在高平先生作品《软声细语》济阳座谈会暨代发仪式上的讲话
(2022-09-05 10:45:11)| 分类: 评论 |
在高平先生作品《软声细语》济阳座谈会暨代发仪式上的讲话
邓洪刚
同志们:
今天举办的高平先生新作《软声细语》出版济阳座谈会暨代发仪式,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可以说这是我们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的一件大喜事。本次活动作为济阳@黄河系列文化活动之一,对于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更好的提升济阳城市文化软实力具有深远的意义。借这个机会,我讲三点:
一、要充分认识到,高平先生的文学艺术成就是我区的宝贵文化财富
来济阳工作之前我就听说过高平先生,尤其是他的长篇小说《仓央嘉措》、诗歌《大雪纷飞》更是如雷贯耳。前些天我加上了高老的微信,通过高老发朋友圈的日常生活点滴,更加丰富了我对老人家的认识。
他是济阳走出的全国著名文学家。高平先生的老家是我区垛石街道白杨店村,这个村庄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这里既有盛名几百年的济阳八景“灵泉黑雾”(考古证明为白杨店汉墓),也诞生了济阳区近代第一名燕京大学学生——高平的父亲高恩传先生,更是走出了当代著名诗人高平先生。高老是黄河平原上成长起来的一座文化大山。高老17岁从省立济南师范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战斗剧社文学队,自此为了国家解放事业离别故土。他参加过解放四川和西藏等重大历史事件。
他七十余年来笔耕不辍,著作等身。高平先生曾担任甘肃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名誉委员,甘肃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敦煌文化学会名誉会长。被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文艺终身成就奖。随同或带领中国作家代表团应邀访问过匈牙利、马其顿等国。先后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戏剧、小说、纪实文学等36种,已被译为多种文字。著有诗集《珠穆朗玛》《大雪纷飞》《高平诗选》等,文艺论集《致诗友》《文海浅涉》,散文集《从西藏到东欧》《步行入藏纪实》等,歌剧《向阳川》,长篇小说《仓央嘉措》等,获奖计40余次。高平先生从事写作70余年,始终坚守文学本真,不忘初心,创作了一大批艺术精湛、影响深远的经典作品,是一位德艺双馨、享誉世界的诗人、作家。
他有一颗关爱苍生的智者仁心,一生直面真理,坚持追求真、善、美。高平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就登上诗坛,1957年发表的长诗《大雪纷飞》奠定了他在中国诗坛的地位,被认为是“百年新诗中的经典”,自此他开始享誉中国诗坛。作为一个有成就的诗人,高老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空间。正如他在诗中所说“只看自己的路,不看别人的眼睛”,“纵然飞不起来,也拥有一个天空”(《并肩前行》)。这是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沉思,也是他对艺术创作的追求。他在诗中还说“向日葵成熟之后,便不再扭180度的脖子”,这正展现出他不畏强暴,直面真理,坚持追求真、善、美的高贵品质。
高平先生在1986年路过山丹的长城豁口时,为一个蹲在地上卖瓜的农村小女孩儿拍了一张照片,从此小女孩儿的命运一直是先生最深最疼的牵挂。先生在《丝绸之路》2004年第一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卖瓜的小女孩儿》的文章,用朴实的笔调记述了老作家对一位仅一面之缘的普通农村卖瓜小女孩儿17年的牵挂。此种人间最纯、最美的真情真是令人心弦震撼。农业银行甘肃省山丹县支行的袁学儒老先生被高平先生时时关注弱势群体的情怀深深感动,他为了了却高平先生的心愿,不辞艰辛劳苦,凭自己40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用了八天时间找到了照片上当年的卖瓜小女孩儿。对有着贫困童年的卖瓜女孩儿时时滋生出的一缕深深的惦念,承载了先生持续了整整17年关爱之情。当得知17年后,当年卖瓜的小女孩小兰已经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时,高老赋诗一首表达无限欣慰之情:摄影存形一秒事,萦怀寻念十七年。弱苗忽报红花放,喜泪盈眸望山丹!
今天高老已步入耄耋之年,真正九十高龄了,仍每天笔耕不辍。要么贴发一则“高平两行诗”,要么转帖国内文化、文学事件,要么转帖现实生活中的离奇事件......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热情,表述着自己对世界的冷静观察与认真思考、热切关注与深度关切,表述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与“致君尧舜上,再世风俗淳”的儒家愿景。
高平先生对文学的坚守和热爱令人敬佩,他的写作经历、人生经历、爱国热情(见诗歌《心迹》,1982年《诗刊》第2期)成为无数青年作家成长的榜样。在庞大的当代作家群中,作品的数量之多、风格之多变、水平之高,使得高平先生俨然是一座卓然独立的高峰。
二、要充分认识到,宣传好高平文学艺术成就是提升济阳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济阳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历代名人辈出,可以称得上“济阳名士多”。刚才我们聆听了高平先生的深情告白,他说,来自家乡的肯定与鼓励,使我感受到了只能是来自母亲怀抱的那种温暖;我是在济阳长大的孩子,我的成长,我在文学上的成绩,都离不开乡土的培育,乡情的滋润;此刻,我的感激之情,正随着黄河的浪涛,从兰州奔向济阳。
一条大河——母亲河黄河,孕育了一个一生漂泊在外济阳男儿;今天,这个男儿就住在母亲河的那头,虽然已经成长为一座文化大山,但他天天念着黄河这头。高老的是济阳走出的全国著名文学家,他在文化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力也是我们深挖济阳文化元素、黄河文化元素的宝贵资源。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新征程的第二个百年奋斗历史节点上,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剑指“提升城市软实力”,对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济阳作为强省会“北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区委、区政府确立了“12345”发展思路,提出了“全面建设彰显黄河气派、展现‘北起’气势的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的奋斗目标,在打造政策洼地的同时,更加重视建设文化高地、服务高地。结合新的时代使命,我们要找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打通硬实力与软实力的交汇点,深度挖掘、研究阐释济阳史前文化、黄河文化、闻韶文化这些宝贵历史文化资源,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元素,配套以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融入济南文化建设的整体格局,为济南“北起”、强省会建设增添文化助力。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紧紧围绕强省会建设的根本任务,不断提升济阳城市发展软实力,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一项需要深入发掘、长期坚持的事业!高平先生及其文化艺术成就是济阳宣传文化建设工作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宣传好高平先生,既是当前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深入开展好济阳@黄河系列活动、提升济阳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意义深远。
三、要充分认识到,提升济阳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提升济阳文化软实力,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动思路,集思广益,创造性开展工作,把济阳的正能量挖掘好、宣传好,激活文化创造力,催生文化生产力;要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挖掘黄河文化价值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济阳地域历史文化研究促进会等组织的作用,巩固提升“济阳@黄河”地域文化研究促进系列行动效果,持之以恒把与黄河的对话进行下去,努力把“济阳@黄河”打造成一个有影响力、有凝聚力、有号召力的中华黄河文化品牌。
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情怀,一种奉献。树立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复兴,提升济阳文化软实力,正需要无数像高老这样有实力、有品格的文化大家做领头人、奠基石。
今天,在座的各位,有的是高老的亲朋挚友,有的是社会名流、行业翘楚,都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发展好济阳文化事业是我们大家的共同心愿,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同志们,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此,我请大家进一步开动思路,集思广益,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把与济阳有关的正能量挖掘好、保护好、宣传好。让我们倾己全力,踔厉奋发,无愧时代,无愧初心,为推动济阳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建设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贡献力量。
再次祝福高老:身体寿比南山,创作思若涌泉!
谢谢大家!
(邓洪刚,济南市济阳区宣传部部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