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9年寒假桂林旅游(17):桂林靖江王陵(5)

(2024-11-29 07:57:08)
标签:

旅游

朱守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孙。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朱守谦靖江王,洪武九年(1376年)就藩桂林,后来因为作风恶劣,欺压百姓,被废为庶人。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朱守谦谪长子朱赞仪复藩桂林,从此世代相袭靖江王,先后承袭王位14人,延续了280年,一直到清兵攻克桂林(公元1652年)。

靖江王墓群依其地面规制及死者身份可分成六类。第一类是王和妃合葬墓,即通常所说的王陵,共10座,级别最高,墓园面积从300多亩到数亩不等,布局一般为长方形,两道围墙,三券陵门(外围墙)、三开间中门(内围墙)、五开间享殿与高大的宝城(墓冢)处于同一轴线,以神道相通,神道两侧序列守陵狮、墓表和狻猊(sun ní)、獬豸(xiè zhì)、狴犴(bì àn)、麒麟、武士控马、大象、秉笏()文臣、男侍、女侍等石作仪仗,一般为11对。有些王陵在秉笏文臣后面还立有神道碑,有些在陵门内或外建有厢房。第二类是次妃墓,共4座,级别次于王和妃合墓,墓园布局与王和妃合墓相仿,但面积及建筑略小,石像生少2对。第三类是未袭而卒的世子(长子)墓和别子辅国将军墓,级别低于次妃墓,石像生只有7对或更少。第四类是奉国将军墓,墓园面积、石像生少于辅国将军墓。第五类是中尉墓,分为镇国中尉墓、辅国中尉墓、奉国中尉墓等三级,墓园面积、石像生依次减少,一般只有一道围墙和墓碑,没有享堂和石像生。第六类是县君、乡君等女性宗室墓及靖江王宫媵(yìng,古代贵族女子出嫁时陪嫁的人)墓,级别最低,无围墙和石像生,仅有墓冢和墓碑。

据记载,靖江王墓及次妃墓都是由礼部和广西布政司委官依制营造。但因埋葬时间的早晚而在规制、规模上有所变化,总体上是规制由繁变简,规模由大变小,制作由粗变精。其中最早的第二代悼(dào)僖王陵及第三代庄简王陵的茔地面积分别为315亩、87亩,均超过亲王茔地50亩的规定,且墓冢高大,石像生粗犷雄浑。明朝弘治至隆庆时期营造的昭和王陵、端懿王陵、安肃王陵、恭惠王陵的茔地则在4322亩之间,石作精巧华丽。明朝万历、崇祯时期营造的康僖王陵、温裕王陵、宪定王陵、荣穆王陵的茔地缩小到十亩以下,石作精致细腻,置放拥挤。其余四类墓则由靖江王府或墓主家人建造,也因时间早晚而呈现相似的变化。这种变化是靖江王府以及明朝由盛而衰的真实反映。

靖江王墓群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当属十一陵的地表石刻仪仗,现存334尊。它不仅在数量上属全国藩王陵中所少见,且从时代上基本与明朝伊始同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创造出一组组庞大的石刻群。有望柱、神道碑、驯兽、猛兽、神兽、翁仲等六种造型。它们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角度,体现出不同的风格,既显示了王族的尊严,又反映了古代艺术家们在艺术上的追求与成就。同时也为我们研究明代藩王陵的墓仪规制提供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实物数据。

靖江王陵石刻仪仗从规制、雕刻技法、艺术风格比较来看,可分四个时期,一期为初创期,以悼僖王陵为代表,石刻规制和石刻艺术,基本沿袭唐宋风格;二期为过渡期,以怀顺王陵庄简王陵为代表,石刻线条不流畅,石人各部位比例不够准确,雕刻艺术与一期相比已有变化,但也有明显的一期特征;三期为发展期,以昭和、端懿、安肃、恭惠等王陵为代表,石刻艺术在承袭怀顺、庄简二王陵的同时,又揉进了新的技艺,使石刻规制较为严谨,石刻造型浑朴写实,雕刻技法简练娴熟;四期为成熟期,以康僖、温裕、宪定、荣穆四王陵为代表,这一时期陵墓的各项规制多以成型,石刻形制也基本定形,并进而走向规格化、制度化。再则,这一时期的石刻仪仗在局部处理上可谓粗成形、细琢磨,运用了线雕、半浮雕和浮雕技法,使石刻细部显得华丽流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