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暑假柳州市五县游(79):融水县博物馆(2)
(2024-09-01 07:12:31)
标签:
旅游 |
在墙壁上写着:
独秀山遗址
位于融水县城西北独秀山东北面山麓,洞穴内堆积层发现夹砂陶、黑陶陶片等文化遗存。1982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寿溪桥
位于融水县城南郊约1公里处的真仙岩洞口外,建于宋绍定年间(公元1228年-公元1233年),单拱式条石结构,两条石护拦。
陶器、瓷器
融水苗族自治博物馆馆藏的陶器主要是融水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古墓葬发现的器物。1981年在独秀山新石器遗址发现夹陶片、黑陶片。1980-1982年,在县城高龄头古墓葬发现宋、明代陶器。1981年,在永乐乡北高村背袋山治炼遗址发现宋代冶炼坩埚器物。
本馆馆藏瓷器多数是民间收集的流散文物,有绿釉瓷瓶、青花瓷瓶、瓷碗、青花壁瓶、青花瓷碟、粉彩瓷碟、青釉陶洗、青釉瓷酒瓶等器物。其中,青花壁瓶为出土文物,1992年,融水镇水东村下龙屯村民清理宅基时发现。
望江楼
位于融水县城望江路段,始建于宋代,后有修补,砖木结构,硬山顶单檐院落式建筑。1982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老子山石刻
位于融水县城南寿星岩内。石刻分布于岩洞入口两侧的石壁上,为宋代至民国石刻,共11处。1982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七军两过苗山
1930年4月和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先后两次行军过苗山,途经大年、安太、三防、怀宝、四荣、香粉、安陲、白云、红水、拱洞等地。红七军所到之处,纪律严明,宣传号召,尊重少数民族,传播革命火种。
红七军两次过苗山路线示意图
第一次经过:大田→大伞→黑规→黄奈→良寨(1930年5月9日到良寨)→高文→富禄→河村→盘荣→小东江→大坡→三防→1930年5月22日,红七军离开三防去宜北。
第二次经过:第二次于1930年由四把出发:四把→梅江→从江→富禄(1930年12月14日出高文去富禄)→大年→良寨→洞头→安太→三防(11月21日到三防整休十天)→培科→寨怀→白竹→甲昂→荣地→金兰→香粉→暖平
图例:县城,圩镇和较大村屯,自然屯,红七军一次行军路线,红七军二次行军路线,曾经战斗过的地点,红七军驻扎过的村屯,革命烈士墓。
在墙壁上有图片标有文字“铁护腕短刀”“大刀”“铁矛”“三防红七军大榕树下开会遗址”“香粉古都红军标语:红军是革命的先锋队,杀绝国民党!打倒万恶的国民党!”“凌云烈士墓碑”“侵融日军铁铲”“侵融日军帆布包”“东岭抗日挺进队司令部旧址”。
在墙壁上写着:
抗日挺进队
1944年9月,日寇开始入侵融水。地方共产党进步人士和国民党共同组成“融县自卫队第二分队”抗击日军。但因国民党消极抗日,1945年1月,二分队独立树旗,改为“融县抗日挺进队”,队伍扩大为三个分队,共70多人,队长杨繁,副队长何谷(何涛),秘书卢起。“挺进队”在融县境内团结抗战,取得“大扁洲”“石人岭”等战场的重大胜利,为柳北地区抗日战争写下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