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暑假柳州市五县游(78):融水县博物馆(1)
(2024-08-31 07:12:09)
标签:
旅游骑行 |
我向融水县博物馆走去。在博物馆大楼一楼外墙上挂着八块牌子,分别写着“融水苗族自治县博物馆理事会”“融水苗族自治县市容管理局广场管理中心”“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融水苗族自治县图书馆”“融水苗族自治县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广西融水柳银村镇银行”“融水苗族自治县不动产登记中心”“融水悦创农业有限公司”。
博物馆在融水芦笙广场的北面,也就是融水以前的电影院旧址那里。我在2008年9月份来融水出差,在融水电影院里面看了一场演出。我来到三楼的博物馆。在门口上方挂着一块牌子,写着“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我走进去,在墙壁上写着“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地面上摆放着9盆盆景。
在墙壁上有一幅浮雕。浮雕上的人物穿着民族服装,有人在吹芦笙,有人在跳舞,有人在骑马飞奔,有骏马在奔腾,有鸟在飞翔。
有墙壁上贴有一些照片,写着“柳北总队中的民族干部”“大苗山苗族自治县首任县长杨文贵”“情系四海的仡佬族干部潘瑞才”“三江侗族自治县首任县长秦振武”“英名长存,永垂不朽”“革命烈士纪念碑揭碑仪式”“纪念陶保桓烈士牺牲70周年座谈会”“融城全景照”。
墙壁上写着:
前言
融水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1952年11月26日成立。境内居住苗、瑶、侗、壮、汉、水等世居民族。截止2011年末统计,全县总人口50.62万人,其中,苗族人口21.27万入,占全县总人口42.02%。
融水在春秋战国时期为百越之地。秦时属桂林郡。汉、晋称潭中县。南齐改为齐熙郡。南梁称东宁州。隋改齐熙为义熙、东宁州为融州。唐时融州下辖三县,改义熙县为融水县,此为融水得名之始。此后,五代十国时期沿袭融州。北宋崇宁、大观年间设融州路,置清远军节度使于融水。元朝时期置安抚司,称州设路,至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降州为县,称为融县,属柳州府管。清明、民国时期仍称融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融县隶属柳州专区。1952年11月,成立大苗山苗族自治区(县级),属宜山专区。1955年,大苗山苗族自治区更名为“大苗山苗族自治县”,至1958年改属柳州地区。1966年,大苗山苗族自治县改名为“融水苗族自治县”。
融水苗族自治县历史悠久,山川秀丽,物产丰饶,风情浓郁。自古以来,各民族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辛劳耕作,繁衍发展。各民族和睦共处,团结互助,以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为八桂民族大家庭増添宝贵的文明财富。
融水历史悠久,自秦汉以来,其历史沿革、建制有大量文献资料记载。至今,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主要有四处,各类石器数十件。出土唐代器物有铜钟、铜钱;发现宋代治炼遗址一处,摩崖碑刻较多,其次为铜钱,魂罈和铜镜;明清时期主要有宣德炉、铜爵等陶瓷器。
墙壁上贴有一些照片,一幅梯田丰收的照片命名为“丰收在望”;另外一幅梯田丰收的照片命名为“苗寨金秋时”;一幅贝江景区的照片命名为“贝江春色”。
在展柜里面陈列着一些原始社会时期的石器,有“石刀,新石器时代”“石斧,新石器时代”“网坠,新石器时代”“石矛,新石器时代”“纺轮,新石器时代”“鼎足,新石器时代”“砺石,新石器时代”“砍砸石器,新石器时代”。
展柜里面陈列着一些宋代以后朝代的瓷瓶,有“宋·刻划网纹附加堆纹青瓷魂瓶”“宋·刻花附加堆纹青瓷魂瓶”“宋·附加龙蛇龟纹青瓷魂瓶”“陶仓,时代:清”“陶罐,时代:清”“陶釜,时代:清”“陶壶,时代:清”“青花瓷碟,时代:清”“青花壁瓶,时代: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