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来点有用的形式主义

(2010-08-14 09:53:03)
标签:

政委

形式主义

教皇

皇帝

交警

杂谈

最近,关于某地交警在烈日下排队等交管局政委为其擦汗的新闻成了各媒体热议的话题,批评者有之,认为这是官员为作秀而兴师动众的典型例子,夸奖者也有之,以为既然所有的“送关怀”、“送温暖”都值得鼓励和提倡,当然政委擦汗这样的送关怀,也值得鼓励。
不知道为什么,我看“政委擦汗”这桥段后,首先想到的是一个宗教典故:教皇洗脚。从中世纪开始,每到复活节前的“神圣星期四”,教皇和一些欧洲天主教国家的统治者都会主动给平民洗脚。比如,奥匈帝国的皇帝在每年的那一天,都会把12名收容所的老人请到霍夫堡宫一个大厅内,享用皇帝赐予的一餐饭,用餐完毕后,宫廷官员们脱去老人们右脚上的鞋袜,皇帝握住毛巾的一角,轻轻地给每个老人洗脚,洗完脚以后,皇帝还会把装有30枚银币的钱袋分别挂在老人们的脖子上......老人们感激涕零的离去。
据说,教皇洗脚的典故最早来自圣经,在圣经的约翰福音18章28节,记载了耶稣为他的门徒们洗脚的故事,无论是出于真心效仿基督还是宗教仪式需要,历代教皇把给普通教众洗脚的仪式一直坚持到现在,上一任教皇若望保罗二世直到81岁因关节炎实在弯不下腰的时候,才停止为教徒洗脚。
“政委擦汗”和“皇帝洗脚”这两者看起来颇有相似之处,比如,两者都是上级给下级“送关怀”,两者都有点形式主义的意思,但在结局上却大为不同,被皇帝洗脚的老人们会感激涕零,而被政委擦汗的交警(或他们的同事)却匿名到互联网上爆料,抱怨交警们“在烈日下苦等了30分钟”,以至领导被网民严重抨击。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古代没有互联网当然是主要原因之一--说不定被洗脚的老人也很愤怒但却无处抱怨呢!而除此之外,我以为两者的区别是:“皇帝洗脚”是有用的形式主义。而“政委擦汗”则是有害的形式主义。
作为一种固定仪式,皇帝给臣民洗脚,于皇帝来说既表达了对宗教的虔诚,又显示了他爱民如父的亲民风范,这脚总不算白洗,而于被洗脚的臣民来说,这不但意味着可夸耀的荣誉,还有30枚金币的实惠可拿。皇帝洗脚至少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一种和谐局面。但“政委擦汗”却并非是这样,由后来当地媒体刊登政委擦汗的照片以及干警抱怨的事实来看,这仅仅是政委单方面的一个作秀行为,被擦汗的交警则是作秀的道具,他们付出了体力却毫无荣誉感,于是有人选择上网“吐槽”发泄。
有人指责政委在这件事情中错在搞了形式主义,这其实没有说在点子上,形式主义并非全是坏东西,比如说,现在法官流行穿法袍,这算不算形式主义?再比如说,现在部队上搞严格的队列训练、内务管理,战士们叠被子都要求叠得方方正正,能“滑倒蚊子”,这又算不算形式主义?这些当然都算,但却是有用的形式主义,法官穿法袍有助于彰显法庭的尊严、法律的尊严;而训练队列、叠被子虽然战场上用不到,但却有助于培养战士服从命令、讲纪律的特性,这些在战场上就太用得到了。“擦汗政委”错不在他搞了形式主义,而在于他搞了有害的形式主义,把自己当成中心,把下级当成道具,不但没收到温暖人心之效,却引来群众意见,影响了士气。可以设想,同样是擦汗,同样是形式主义,如果搞成一个以普通交警为中心的庄严仪式,每年在特定的日子里--哪怕是选最热的一天,由领导给那些被选中的一线优秀交警擦汗,然后也是媒体拍照、刊登...这时候,还会有交警抱怨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