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经济稀有金属贸易争端wto财经杂谈 |
媒体报道,欧盟23日发表声明称,美国与欧盟当天就中国限制出口稀有金属问题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诉讼。这将成为1月份奥巴马上任后,美国向WTO起诉中国的首案。
这并不是一起平常的贸易争端事件,它反映了近年来中国对稀有金属的开采和出口方面的重大政策变化。稀有金属是被广泛应用的重要战略资源,但长期以来,由于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中国基本是在以成本价销售稀有金属,其后果是稀有金属储量大幅下降,目前,中国的黑钨矿已差不多被采空,稀土储量从以前占世界的85%降低到现在的58%,如按现在水平开采,钼可采16年,锌可采10年。除了储量被无节制消耗之外,低价倾销的另一个后果是,作为主要的出口国,中国尽管占市场份额巨大,却无法掌握产品定价权。
鉴于此,中国开始对部分稀有金属矿产等实行保护与限制开采,这种保护与限制反映在市场上,就是稀有金属价格的上涨。
对于长期习惯于享受低价的欧美厂商来说,价格的上涨导致其国内生产商成本上升,影响到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态势,再加上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为了挽回失去的既得利益,他们不惜向WTO提起诉讼。
欧美厂商通过诉讼手段为自身争取利益的行为可以理解,但它们指责中国的理由却不大靠得住。欧美并非没有稀有金属矿藏,只不过早已因为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压力而几乎完全停止了开采和提炼,在这种情况下去阻止中国的资源保护政策,显然在道义上已处于劣势。
在对部分稀有金属实行保护与限制开采之后,稀有金属价格的上涨可以理解为中国定价权的增加,但中国的目的不应止于定价权,在环保与资源保护这两个大目标下,靠出售稀有矿产盈利实际上是次要的,也就是说,即便价格大幅上涨,中国仍应坚持保护与限制开采的原则,而不是就势“开闸放水”;而且,对于国内、国际市场应尽量做到一视同仁,不能说在对外限制的同时却对内放开,否则很容易授人以柄,在贸易争端中处于不利态势。
在处理此次稀有金属贸易争端中,虽然中国具备道义上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要持强硬立场到底,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合作与双赢才是王道,真要到官司上论输赢很可能会落得个两败俱伤,并引起一串恶性连锁反应。
根据WTO程序,此次稀有金属争端将首先将在当事国间进行双边协商,若协商失败,才会交由专门委员会评判对错。我们希望,当事国双方能在协商期间即发动智慧,解决问题。或许,随着时间的推进,经济危机带来的严峻竞争环境一旦变得宽松,此次争端说不定会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