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圆明园文物为何常牵国人心

(2009-04-10 09:45:02)
标签:

圆明园兽首

天价

钱穆

杂谈

国人这种独有的价值判断其实是五千年延续之中国文化精神的一部分,它使中华民族能历经多次入侵及分裂而依旧保持凝聚统一,它使我们从积贫积弱一路走向繁荣富强,正如钱穆所说,象征秦暴政的阿房宫被付之一炬,而国人并不觉得可惜,这并不是国人不懂宝贵艺术,如果阿房宫当初真的象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常留世间,永为夸耀,中国说不定早就跟古埃及一样湮灭的不知所踪了,“尚能有此中国存在否”?


天价圆明园兽首拍卖及追讨事件已过近月,正当人们逐渐将之淡忘时,当初追索兽首首席律师刘洋又向媒体透露:他们正在关注另一件有关圆明园的流失文物——《圆明园四十景》图册。这件文物是清乾隆时期所绘圆明园的建筑、泉石等景观图册,当时仅绘一套,1860年圆明园罹劫时被英法联军抢走,至今该画卷原版仍然存放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刘洋表示:“我们下一步可能会对这件文物更加关注,看看采取何种手段进行追索”。
又是圆明园文物。中国由于列强掠夺而流失海外的文物何止千百,比仅有200年历史的这本建筑图册值钱者想必不在少数,为何追讨者们如此执着于圆明园文物?如专家道,圆明园兽首从艺术价值上来说,不过是一个“皇家水龙头”而已,缘何接连被拍出天价?我一直很关注这些问题。
有人解释说,追讨圆明园文物是因为比较容易取证,100多年前那场抢劫太明火执仗了,世人皆知;有人解释说,兽首之所以屡屡被拍出天价,是因为商人在利用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炒作......这些话当然都有其道理,但我以为,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还要归于中国社会对艺术品的一种独特价值判断:与艺术品本身价值相比,中国人更重视其出身、出处。
这种价值判断是历来就有的。宋欧阳修曾撰《笔说》篇,提到这种心态:“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而追迹前贤,未有三数人。古之人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必宝也......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其余泯泯不复见尔”。意思是讲,古代人书法好的有无数,但却只有贤者的作品能流传于世,象颜真卿这样的贤者,即便他的书法不太好,后人也照样珍藏。对此,国学大师钱穆评论说,该文把历来中国社会重视作者胜过重视作品的心态宣露无疑。
据此,圆明园那几个艺术价值并不甚高的“皇家水龙头”能拍出天价也是可以理解的。圆明园兽首单纯的艺术价值可能不高,《圆明园四十景》图册大概也是如此,但因为其见证了百年前的的重要历史时刻,凝聚了中国当年的贫弱屈辱与今日崛起的光荣,其综合价值肯定远远超于一般的判断。
国人这种独有的价值判断其实是五千年延续之中国文化精神的一部分,它使中华民族能历经多次入侵及分裂而依旧保持凝聚统一,它使我们从积贫积弱一路走向繁荣富强,正如钱穆所说,象征秦暴政的阿房宫被付之一炬,而国人并不觉得可惜,这并不是国人不懂宝贵艺术,如果阿房宫当初真的象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常留世间,永为夸耀,中国说不定早就跟古埃及一样湮灭的不知所踪了,“尚能有此中国存在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