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缓医院改制不是新医改的退步
(2009-04-10 09:43:17)
标签:
新医民营资本产权改革医改方案杂谈 |
如何实现医疗的市场化,如何对公立医院进行产权改革一直是近年来医改的焦点之一,由此引发了无数争论碰撞以及试验,以至在主导医疗改革的政府官员、专家内部都产生了所谓“政府派”和“市场派”,前者主张政府主导,而后者主张市场为主。4月初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算是比较明确的给出了基本思路:在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这一大前提以及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卫服务这一大目标下,“要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鼓励民营资本创办非营利性医院”。
这实际上是对之前某些地方以卖光公立医院为特色的狂飙突进式的市场化医改试验的一种纠正。对于如何积极稳妥地转制,曾牵头制订第十套医改方案的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益新在接受媒体采访进一步解释:“公立医院转为民营医院涉及的只是极个别办得不好的、无法维持正常运作的公立医院,如厂矿医院等。选取合适的,双方愿意的公立医院进行改制,真正的目的是盘活资源,最大限度满足基本医疗需求。”
对公立医院转制进行限制以及把对民营资本的“鼓励”限制在非营利性医院领域,是几年来医改矛盾冲突最终尘埃落定的结果,虽然它未必尽如人意,但却是当下“公益第一”的最现实选择,也是出于对上一轮“不成功”医改的否定之否定。但不少论者却往往喜欢拿最原初的问题评价这些多方博弈妥协后的现实,比如,某报社论就建议“不妨在政策上全面放开,大力鼓励海内外民营资本举办营利性医院”;某论者也批评有限转制是“政府想借医改甩包袱”,说“真正需要市场化经营的是大医院”。
从长远角度讲,医院产权改革与医疗的市场化都是无可避免的。市场化是提高医院效率和服务的最佳手段,充分的市场竞争还会降价医疗价格;而且,如果公立医院大批转制,也将使政府省出巨额经费转投向基本医疗服务方向。但是,如此美景仅仅是纸面的理论而已,事实已经证明,在宪政秩序以及法治尚不健全的今天,走向“美景”的路并不通畅。原本想通过医院的公转民盘活国有资产,却往往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使内部高管渔利;原本想扶植民营医院刺激公立医院提高服务,却没想到它比公立医院更加逐利;原本想引入民间资本提高医疗总体服务,却没想到树立的是医疗贵族化之风,资本根本无意为小民服务......
既然这些市场化弊端在目前尚不能克服,新医改选择在维持公立主体现状不变的基础上进行也属题内应有之意。而且,转制也绝非医改的唯一灵丹妙药,否则,一些欧美国家大量的公立医院就没存在的必要。我以为,通过对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的改革,通过对医生的松绑等一系列新规的实施,即便暂时不进行大量产权改革,新医改方案的效果也是可期的。
新医改的重点是“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说白了,这不但是经济改革的一部分,更是一项涉及13亿人的重大民生工程。弄明白这一点,就知道其实所谓公转民、引进民营资本等在目前都不是医改的主要任务,它们也无法忝列于五项重点改革之中。
这实际上是对之前某些地方以卖光公立医院为特色的狂飙突进式的市场化医改试验的一种纠正。对于如何积极稳妥地转制,曾牵头制订第十套医改方案的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益新在接受媒体采访进一步解释:“公立医院转为民营医院涉及的只是极个别办得不好的、无法维持正常运作的公立医院,如厂矿医院等。选取合适的,双方愿意的公立医院进行改制,真正的目的是盘活资源,最大限度满足基本医疗需求。”
对公立医院转制进行限制以及把对民营资本的“鼓励”限制在非营利性医院领域,是几年来医改矛盾冲突最终尘埃落定的结果,虽然它未必尽如人意,但却是当下“公益第一”的最现实选择,也是出于对上一轮“不成功”医改的否定之否定。但不少论者却往往喜欢拿最原初的问题评价这些多方博弈妥协后的现实,比如,某报社论就建议“不妨在政策上全面放开,大力鼓励海内外民营资本举办营利性医院”;某论者也批评有限转制是“政府想借医改甩包袱”,说“真正需要市场化经营的是大医院”。
从长远角度讲,医院产权改革与医疗的市场化都是无可避免的。市场化是提高医院效率和服务的最佳手段,充分的市场竞争还会降价医疗价格;而且,如果公立医院大批转制,也将使政府省出巨额经费转投向基本医疗服务方向。但是,如此美景仅仅是纸面的理论而已,事实已经证明,在宪政秩序以及法治尚不健全的今天,走向“美景”的路并不通畅。原本想通过医院的公转民盘活国有资产,却往往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使内部高管渔利;原本想扶植民营医院刺激公立医院提高服务,却没想到它比公立医院更加逐利;原本想引入民间资本提高医疗总体服务,却没想到树立的是医疗贵族化之风,资本根本无意为小民服务......
既然这些市场化弊端在目前尚不能克服,新医改选择在维持公立主体现状不变的基础上进行也属题内应有之意。而且,转制也绝非医改的唯一灵丹妙药,否则,一些欧美国家大量的公立医院就没存在的必要。我以为,通过对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的改革,通过对医生的松绑等一系列新规的实施,即便暂时不进行大量产权改革,新医改方案的效果也是可期的。
新医改的重点是“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说白了,这不但是经济改革的一部分,更是一项涉及13亿人的重大民生工程。弄明白这一点,就知道其实所谓公转民、引进民营资本等在目前都不是医改的主要任务,它们也无法忝列于五项重点改革之中。
前一篇:天堂里有校车穿梭来往
后一篇:圆明园文物为何常牵国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