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堂里有校车穿梭来往

(2009-04-08 09:10:19)
标签:

校车

gdp

穿梭

盛雪松

中国

杂谈

3月31日,因为大雪封道, 黑龙江省嫩江县一个13岁的男孩盛雪松决定结伴从学校走回家,那是一段20多公里的山路,盛雪松从中午一直走到晚上9点,终因饥寒交迫,倒在了离家只有3公里的地方……当父亲找到他时,他还在雪地里向家的方向爬行,但已经无法回应父亲的呼唤。
本来盛雪松是在附近村里小学上6年级,今年开学后,因为学生都去了外地上学,6年级“黄”了。无奈,父亲将他送到科洛中学上学。结果入学才7天,就冻死在回家的路上。
这是一个偶然事件,男孩盛雪松死的虽然很可惜,却很难找到责任者,学生放假要回家,东北的冬天是众所周之的寒冷,又有大雪,路又远,盛雪松又选错了路......于是悲剧发生。
可是,如果没有人能为之负责,盛雪松就该白白死掉?只因为他命苦,或者去抱怨现实的残酷无情?
在为盛雪松喟叹的时候,我常想起在美国乡间城里穿梭往来了70年的黄色校车--它们负责免费接送各州公立中小学学生上下学,如果,在大雪纷飞中,有一辆黄色的校车,那该多好!
当然,关于校车仅仅是一种幻想而已,且还要加上“不切实际”四个字,中国与美国国情不同,老美富得流油,美元吃四方,人家的孩子自然也生活在蜜糖中,有校车接送;而中国,即便是大城市中校车也未曾普及,更不用说嫩江县这样的穷乡僻壤。
可是,虽然我们国力尚弱,我们扪心自问,是否真的为教育尽己所能?我们都见过墙上的标语: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但事实是,还有“黄”了的村办小学,还有冻死在路上的中学生。可能没有人为盛雪松的死负责,但也可能所有人都要为之负责,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我们无法为每个乡村都配上校车,但至少,我们应竭尽全力的在共和国所有领土上为孩子们提供公平的教育条件。在盛雪松们的村子里,可能连一个经费不到几十万的小学都难以为继,但在一些大城市中学,造一个体育场却要耗资上亿,这相当于多少间乡村小学,多少个孩子的上学机会?我们可能无法一步到位解决基础教育问题,但至少要尽力把教育经费提高到世界平均水平。目前,世界各国财政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平均值是5%,15年前,中国就明确提出要把教育投入提升到占GDP的4%--这一目标至今仍未实现。但在同一时期,我国的政府财政收入占GDP比例几乎提升了一倍,我们有了将近2万亿美元的世界最大外汇储备。
前几天,有新闻报道说正在征集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可能会提出把义务教育时间由九年延长至十二年,但通过盛雪松之死我们可以知道,中国还有太多穷教育,太多苦孩子,有关部门能够真心真意把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做好就不错了,否则,即便在纸面上提出十二年,终究逃不出个“空架子”的结局。

为冻死在回家路上的男孩盛雪松祈祷,愿天堂里有校车穿梭来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