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冰教育公平改革,就从全面实现异地借考开始

(2009-03-23 09:35:12)
标签:

教育公平

户籍制度

坚冰

中国

杂谈

 

教育部近日发布了《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因公长期在非户籍所在省(区、市)工作的人员或其随身子女,在两地试卷相同的前提下,由考生向工作或学习单位所在地及户籍所在地的省级招办提出申请并经同意后,可在考生工作或学习所在地的省(区、市)办理借考手续参加考试。
由于在之前的高考中,外地户籍考生参加居住地高考是不被允许的,所以此次教育部关于允许异地借考的新规很受舆论关注,部分公众甚至还颇为兴奋。但经过仔细研究政策条文后,却发现事实与原来所想所愿是大有不同,在新规中,“异地借考”被加注了几个非常重要的限制条件,以至其适用对象变得非常之少,比如,新规要求“两地试卷相同”,考生为“因公长期在非户籍所在省(区、市)工作的人员或其随身子女”,这就使绝大部分在外地上学的考生与“异地借考”无缘,不得不仍回原籍参加高考。
从人性化的角度讲,允许所有在当地完成学业的学生就地参加高考本属天经地义,这不但避免了考生的折腾,而且也未直接挑战高考制度、户籍制度等长期历史问题,按理说应不难解决。但是,在生活中,这一小部分人的小问题,往往却和一些历史大难题纠结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以至被牵连而难以解决。这充分显示出,在中国,实现教育公平改革与其他重大领域改革一样,任重道远,前途多艰。
允许异地高考是个很浅显的公平问题,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单从技术层面讲其实很好解决,君不见,国外很多考试,比如GRE,托福之类,都是实行的异地考试制度。但在现实中如果真要敞开大门实行异地高考,则不得不考虑伴之而来的高考移民问题,这就涉及到中国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要打破有五十年历史的户籍坚冰,可就不仅是考试那么简单了。而已
事实上,教育改革之所以难以迅速推进,正与这些现实坚冰有密切关系,就拿每年高考必提的分数线问题来说,各省直辖市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有相当大的差距,使各省市考生在录取方面感觉遭遇了不平等待遇。于是有人呼吁各省分数线应统一,但分数线统一的话那些教育落后地区的高考考生岂不是丧失了上大学的机会?这又出现了新的不公平;又有学者呼吁按人口比例分配高校录取名额,但如果这样,对纳税多,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又出现了不公平......
我从异地借考谈到教育改革之难,并不是想表达“缓一缓,看一看”之类的意思,相反,我以为,既然教育改革与实现教育公平面临如此着多的坚冰,而我们又必须破冰前进的话,那不妨就从异地借考改起,异地借考不是异地高考,它不触及现有户籍制度,不会引起高考移民问题,只是保证异地考生不再受奔波之苦而已。它也不会与现行高考制度有冲突,各地试卷不同没关系,可以由当地教育部门到一些考生所在地设立考场,比如在北京,大不了设立几十个省市的异地考场,虽然会付出一些社会成本,但对于实现教育公平来说,值!相比于改革教育制度乃至户籍制度所要付出的巨大成本,更值。
打破教育公平改革坚冰,不如就从全面实现异地借考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