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无暖户”,我支持发放消费券
(2008-12-26 16:37:46)
标签:
冻饿水卡寒潮电卡困难群众武汉杂谈 |
近日,武汉市民政局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全市1000多个社区为困难群众、“三无”人员、空巢老人、五保老人开放取暖点,确保他们安全越冬,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年。
通知要求,只要有困难群众需要,气温低于0oC度以下,各社区、福利院就必须开放取暖点。各“取暖点”要做到有标识、有场所、有取暖设备、有热水供应、有娱乐设备、有消毒设施、有人值班。只要温度低于0oC以下,困难群众随时都可以到取暖点取暖。
另据上海消息,寒潮刚一来袭,当地高校困难学子就领到了御寒用品,复旦大学800名学子领取过冬物资价值超过15万元,同济、交大等学校也给贫困学生发放了冬衣。
猛烈袭击中国的大范围寒潮天气还未完全结束,走在街头,仍感冻手冻脚,但武汉、上海等地的御寒举措,却令人感到一丝丝暖意。在世界经济的寒冬下,这一丝暖意更是别具意味。
对于很多人来说,今年的冬天会格外冷,这不仅仅是因为寒潮,更是因为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对个体所造成的影响。寒冬并不可怕,一间屋,一炉火便足以使天下寒士拒冻饿于门外,但是,一间屋,一炉火却又并不易得,在人间,它们都是有价格的,需要以货币去购买的。失业了、降薪了、破产了,首先最可能影响的就是温饱问题。
正因为冬天如此冷,正因为经济如此难,才更显出有国家与政府存在的必要与重要。在市场上,一间屋与一炉火确实是需要购买的,但对国家来说,她却有责任庇护国土之下的所有国民免受冻饿之馁,有责任无偿地向那些需要的人群提供暂栖之所与果腹之餐。因此,才有武汉的取暖点、上海的免费棉衣以及各地的福利救助站。
与往年相比,中国今日的经济要困难一些,其直接后果就是需要社会救助和援助的弱势群体要比往年多一些,这就要求全社会在扶助贫困方面要更加有力度,更加细心,更见规模。
寒风之中,我们不但要想到那些街头流浪人员、三无人员、空巢老人等旧有的救助对象,亦要想到一些新的救助对象,比如滞留城市的民工、新近下岗的工人等,他们或许没有意识,也或许是不好意思求得救助,但又确实需要被救助。
寒风之中,虽然有了取暖点,我们还应反思城市化进程中所带来的一些弊端。比如,现在很多居民区取电要电卡,用水要水卡,烧天然气要气卡,对于弱势群体来说,这些最基本的生存资料都必须先付费才能获得,一旦没有了钱,面临的就是断电、断水、断燃气,而这些,都应是政府无偿向居民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在当前经济困难的形势下,不知道会新增加多少这样因为缺钱而导致的“无暖户”,政府应该对他们有特别关照。
前段时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有“欧元之父”之称的罗伯特·蒙代尔曾建议,给中国的每一个公民发放100元人民币购物券,以刺激消费。我对发购物券可拯救经济的观点并不完全赞同,但如果从不使任何人有冻饿之馁目的出发,我赞成政府向每个公民发放一定数额的代用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