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金龙鱼食用油发改委物价上涨杂谈 |
分类: “全本”乱评 |
而保证市场的充分竞争,重点则是防止竞争企业之间的价格串谋,因为金龙鱼的引而不发也可能是在等待对手企业下一张“准涨令”,以便共同行动。因此,如果说最近的提价须报批制就是为了防止价格串谋的话,那么,一旦不细究成本,轻易地使“福临门”、“鲁花”、“金龙鱼”都拿到了“准涨令”,其结果就是有关方面在客观上组织了一场价格串谋。
继上周受理光明乳业与三鹿集团纯牛奶产品的提价申请后,国家发改委近日再次表示,已受理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关于提高小包装食用植物油价格的申请。消费者熟知的金龙鱼食用油,是该公司的主要产品。然而,当媒体就是否涨价采访国内几个食用油生产巨头时,他们却纷纷表示:近期并没有涨价计划。益海嘉里公司称,发改委批准了“金龙鱼”的涨价申请,仅仅是许可了一种提价的可能。去年开始原料涨价的压力逐渐增大,春节前后达到了最高峰,每生产一吨油就要亏损4000—5000元。3月中下旬,公司向国家发改委提出了提价的申请。而近期原料价格有下降的趋势,公司正在密切关注原材料的市场行情,暂时不会提价。
明明已经拿到“准涨令”,企业却称暂不提价,我分析有两种可能,一是对公众放烟幕弹,防止群众在提价前抢购---所谓缓兵之计。
另外一种可能,就是,金龙鱼对那只比价格监管部门更有力的大手尚存忌惮:市场。面对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金龙鱼”即使已经拿到“准涨令”,也不敢贸然行动。涨价,有可能会使“金龙鱼”得到暂时的利益,但如果竞争对手不同时跟进,它就可能因消费者转而选择价格较低的对手产品,而丧失更珍贵的东西:市场份额。目前,国内的食用油市场并非“金龙鱼”一家独大,实力可与之抗衡的还有中粮集团旗下的“福临门”、山东的“鲁花”等品牌,而这些企业因尚未拿到“准涨令”而不能提价,因此,“金龙鱼”也不敢轻举妄动。
“金龙鱼”手拿“准涨令”却引而不发的举动,显示了市场与竞争在维持物价稳定方面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提醒发改委:保证市场的充分竞争,利用好“无形之手”,或许比行政手段更能控制价格上涨。
而保证市场的充分竞争,重点则是防止竞争企业之间的价格串谋,因为金龙鱼的引而不发也可能是在等待对手企业下一张“准涨令”,以便共同行动。因此,如果说最近的提价须报批制就是为了防止价格串谋的话,那么,一旦不细究成本,轻易地使“福临门”、“鲁花”、“金龙鱼”都拿到了“准涨令”,其结果就是有关方面在客观上组织了一场价格串谋,“准涨令”反成企业价格串谋的鸡毛信。
“金龙鱼”暂不涨价的原因,除了竞争之外,还有近期原料价格下降这一重要因素。原料价格下降,则生产成本下降,成本下降则直接影响企业“涨价”的理由,如果主管部门事前能充分利用这一信息,“准涨令”或可缓发甚至不发,从而可减少群众因涨价带来的心理压力。这说明,详尽掌握重点企业的成本信息,以之为决策参考,是发改委价格监管的工作重点,而对信息的失察,则很可能导致错误决策。
实际上,综观最近框定的12家提价须报批的方便面、乳品、食用油等企业,其市场竞争已相当充分,成本信息基本无处可藏,因此,市场之手可以比监管部门更有力的操控它们的价格。与之相比,对一些涨价企图强烈,市场竞争又不充分的垄断企业,比如中石油、中石化、几大发电公司,监管部门更应重视,尽全力全力收集成本信息。因为一旦“准涨令”发下,它们肯定既不会顾忌对手,又不会参考成本,雷厉风行地立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