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产谣言油价杂谈财经 |
分类: “全本”乱评 |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8-03/02/xin_1320305010743421189492.jpg
在人们印象中,其积极参与者大都是一些退休在家的老先生老太太或者下岗职工,而在这次燃油涨价抢购风中,其主体则变成有车一族,而且其中还不乏奔驰、宝马等高档车。可见,这次的谣言以及那充其量不过一百元的利益,已经把部分中产阶层、有产阶层裹胁在内,通胀压力已经从草根蔓延至更加富裕人群,其原因令人深思,其现象令人后怕。
从2月29日下午开始,一条谣言通过短信等多种渠道在众多司机中流传。短信版本不一,但均称北京市内各加油站油价将于次日零时上涨。
谣言以滚雪球的方式传播,越来越多的司机赶往加油站加油。结果导致市内多处加油站前排起长队,排队的车辆造成多处交通拥堵,众多加油站因供油不足而告急。在相关部门辟谣后,这场“抢购风”才告散去。
“抢购”这个词在现实生活中已属常见,但对于日用消费品的抢购,在人们印象中,其积极参与者大都是一些退休在家的老先生老太太或者下岗职工,而在这次燃油涨价抢购风中,其主体则变成有车一族,而且其中还不乏奔驰、宝马等高档车。可见,这次的谣言以及那充其量不过一百元的利益,已经把部分中产阶层、有产阶层裹胁在内,通胀压力已经从草根蔓延至更加富裕人群,其原因令人深思,其现象令人后怕。
除了国际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高位以及北京地区从3月1日起全面提供符合国Ⅳ标准的燃油这些直接原因外,我以为,谣言之所以能迅速席卷人群,与其现代化的快速传播方式有关,比如短信、电话、网上论坛等,按六度分离传播理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只需要很少的中间人(平均6个)就可以和全世界的任何一个人建立起联系,而电信、internet的出现,则把这种联系的速度推向极致,再加上最近人们对物价上涨的超强敏感度,谣言因此得以迅速传播。
对于相关部门来说,这次涨价谣言的传播,是一个难得的公共管理案例,谣言的快速传播对管理部门的反应速度以及方式提出了新要求,比如,在决定为加油站提供国Ⅳ油时,是否应同时标明价格不变?在谣言传播之初,能否以短信辟谣对付短信谣言?在CPI高涨的今天,讲价格无小事一点都不为过,施政不当的话,很容易拨动人们敏感的神经。这次传闻,由于燃油确实没涨价而沦为谣言,那假设本来确实决定在0点涨价呢?是不是还按以前的简单涨价模式操作?是否想到会出现排长队、交通拥挤、燃油告罄、群情焦虑这些后果?
谣言的产生,其根源还是来自信息的不对称。在国外,油价变动比国内频繁的多,但却很少有公众因为涨价而去排队抢购的现象,那是因为在国外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中,加油站油价与国际油价挂钩,随时波动,有涨有跌。但在国内,油价则完全与国际脱钩甚至“倒挂”,公众对调价难以有准确预期,在调价时,又手法单一,经常是半夜12点统一换个价签而已,动作比较突兀,导致提前加到油的人放佛中了彩票,沾了大便宜,而没加到的则怨声载道。
这次涨价传闻被证实为谣言,但从国际、国内大背景看,燃油再次涨价是早晚的事情。介时,涨价动作施展不当的话,2月29日的现象很容易重演。当前,由于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仍未完成,油价调整所带来的问题仍将存在,如果说,在恩格尔系数中占很小比例的粮油肉,涨价之前还暂时影响不到富裕人群心理的话,燃油涨价则把涨价压力确实地传递了这个阶层,使CPI上涨的影响面大大扩大。因此,我们希望,相关部门与石化企业一起,拿出最大努力,把油价调整的问题处理好,油价已经关系到无数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