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平安增发浦发试金石公德财经股票 |
分类: 有感 |
最近平安、浦发再融资事件闹出轩然大波,各方纷纷表态,充分显示出“屁股决定脑袋”这个真理,一些媒体,甚至知名人士,只要涉及利益,基本上可以把是非因素抹平,以利益为主导发表言论,从这点讲,平安、浦发增发是一块优质试金石。
从事实讲,几大公司增发程序合法,符合游戏规则,目的可以理解,按最坏的说法,圈钱嘛,恶意圈钱嘛,我就不懂,圈钱分什么恶意善意,市场上钱就那么多,即使我善意的圈来,也意味别人圈到钱的机会减少,任何圈钱都可以因此被称为“恶意”,而且,企业为什么要上市,不就是为了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作为个体来讲,它此时此地选择圈钱,是源于他们自己的判断,认为此时以股权置换资金具有合理性。融资、再融资是股市的基本功能之一,上市公司在价格高估之时发布融资方案,既可以压低市场过高的估值,校正失衡的市场价格系统,也可以回收市场过剩的资金进行投资,是一举两得之事,恰好符合市场理性。
有论者道,上市公司再融资势必打压股指,使股市有可能再次由牛转熊,已影响到绝大多数股民的利益。按我说,如果股市有巨大泡沫,以至于因为再融资破灭,那也不是坏事;如果泡沫处于合理状态,则即使股指下跌一些,也不至于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当下有一种调子,事事讲究民意,比如就再融资问题,就有网站搞调查,得出结论:“97%网民认为再融资属恶性圈钱”,因此得出结论,再融资伤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按某报的论调:所谓“保护中小投资者就是保护华尔街”,完全可用于当下的中国,只不过应该改成“保护中小投资者就是保护中国资本市场”。问题是,它没说人家华尔街在什么情况下保护中小投资者--肯定不是因为企业合法的融资行为导致股指下跌就去保护,也不会就此认为,防止股市下跌就是保护中小投资者。
再退一步讲,股市为什么不能下跌,为什么不能由牛变熊?难道牛市具有先天的正确性?与其说“97%网民认为再融资属恶性圈钱”,不如讲是:“97%股民认为再融资属恶性圈钱”,他们都是既得利益者--或者即将利益受损者,但请别忘了,股市就是一场资本游戏,得失责任自负,这个游戏内的玩家可能会有一亿,但游戏之外,还有十亿中国人,如果不承认再融资符合规则这个前提,按道德、人数投票的话,未必股民得胜。纯按利益讲,这厢忧心似焚,那边可能有无数人等着股市低点呢,大家都是利益相关者,凭什么你的利益就大于别人的利益,如果没法按利益说话,那还是讲规则吧。
再说了,罗尔斯讲过,公平即正义,最近CPI上涨飞速,处于经济社会低端的老百姓吃饭都要成问题,小白领挣几千工资还要缴高额个人所得税,存个钱还要被收利息税,凭什么就你安享牛市盛宴,倒手个股票就轻松挣个几十上百万,利益受损的时候还利用所谓“民意”去影响规则?--没去收资本利得税就算好的了,被既得利益者把持的媒体就从来就不允许好好讨论这事儿,凭什么不收啊,为着护市就牺牲要公平?因为一亿股民就不顾十三亿群众?那些所谓的经济学“良心”--你别告诉我美国没有资本利得税。
符合利益的时候讲规则,利益被损的时候讲“公德”、社会责任,这就是典型的中国股民与股评,我看过有些报道,还把再融资扯到大小股东矛盾,题目就叫“谁背叛了中国牛市”,仿佛牛市就是他们家的,但从头到尾都没找到大小股东矛盾在哪?明摆着嘛,管理层与大股东也好不哪里去。“平安股价的暴跌影响市场,蒸发市值,损失最大的还不是上市公司,而是平安的上万员工,尤其是期权即将到期的高管们,眼看着自己的财富缩水一半,心头痛,备受煎熬,更遑论市价追入的员工,真金白银灰飞烟灭”。
既然是两败俱伤,“在这个游戏中没有赢家,只有输家”。为什么平安浦发还一意孤行,坚定融资,难道他们都是傻子?答案只有一个,他们对股市的预期决策了再融资的力度,现在股价高启,市值很牛,但都是虚的,反正都要“蒸发”,与其将来蒸发一无所得,还不如先融一笔巨资揣兜里,安稳过冬。
这故事听起来象历史决定论,又象科幻小说,一些上市公司因为恐惧或者判断股市下跌而选择再融资,但恰恰可能是他们的再融资行为导致了股市的下跌,问题是,如果他们不增发股市就不下跌吗?这事儿很吊诡,但无论如何,都与公德、道德没有关系,对吧?船要沉了的时候,你是为了道德与其他麻木不仁乘客一起沉没,还是奋臂挥波,跳海逃生?你当然有权利选择,任何人当然也没权利以道德理由阻止你逃生,指责你不负责任。
前一篇:燃油涨价谣言为何能裹胁大批中产
后一篇:平安再融资反对者们的吊诡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