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 |
分类: 有感 |
一大早,居然很怒。
一般每天早上起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首先,把昨天撰写的专栏发到博上,然后跑到某报网上,去看文章在报纸电子版上的模样。
结果看了就怒了,而且不是第一次怒。文章又被编辑删成500字,这可是言论啊。写这言论专栏,我一般是写1500字左右,但报纸没有这么大版面,我就再精简一遍,删成800-900字,但经常性的,呈现在版面上的文字,是600字,最少的是400字,看今天的,是500字,字数是小事儿,但表达的往往不是我最想表达的意思,给人的感觉,似乎本博主经常写垃圾。
我写了一个大长短信发给该编辑,表达了我的愤怒。她本来是我很好的一个朋友,没改去写专栏以前,也一直是我很得力的助手。某报本来就这么一个时论专栏,大概,她觉得跟我很熟,或者她做新闻惯了,觉得言论无所谓,所以拣熟人下刀,对专栏出手。我很无奈,只能发怒,
她是很偏执的一个人,很热爱新闻,我想,她更偏爱她编辑的那些新闻,因为那才是她的,而专栏,则是我的,所以无所谓。在地盘有限的时候,当然要牺牲“我的”而成全“她的”。她可能忘了,我只是个专栏署名者,她自己是整个版的责编,专栏呈现的水平,也代表着她的水平。
写到这里估计读者也看出来了,某报专栏有固定栏目而无固定字数,长短可随意压缩,写到这里,我TM都笑了。
这点烂事,本不值得放在博客上唧唧歪歪,毕竟我也知道,这博客不是写给自己看的,而是敞开给网友的,但下面的话可能是我最想说的:
每天把文字放在博客上,那种郑重,一点都不逊于给报纸发专栏。后者是我获得生活物质保障的基础,我收取费用,因此要郑重,而前者,则是我把这种全国都少见的(我确信),每天写一篇时论专栏的枯燥工作坚持下去的动力:因为要公开刊登,几乎所有的文章都要在思想和字数上进行阉割,但因为有了博客这种自由的表达方式,则可以把被阉割的文字恢复起来,同时也恢复了我写作的意义。从这个角度讲,我不该发怒,因为毕竟有博客---这也是我给博客里收载时论的栏目起名“全本”乱评的原因。
“全本”有因,“论评”则也有来由---这种工作,有时候确实是为作而作的絮叨一些废话,此所谓“乱”也。但更多时候,这工作,迫使我不停止学习与努力,刺激我的思维,锻炼我的表述。
从新千年伊始,就奔忙于媒体业的一些实务工作,弄过杂志,搞过互联网,参加了数家新闻体的创办,并无大成,倒是在实际上把“写”这一新闻行当的基本能力给浪费了。从去年十月份开始,由于特殊的机缘,开始了散淡、枯燥的专栏生涯,之所以能够坚持到今天,我想,有一半是互联网与博客这个自由交流的平台的缘故。
前一篇:“屁眼教授”和博客管理
后一篇:“后果”与“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