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王一金镜头新闻摄影界假照片刘为强杂谈 |
分类: “全本”乱评 |
本文谢绝转载,或联系作者。
防止新闻造假,我们当然希望当事者的“厚道”与自律能够起到首要作用,但真正具有威慑力的,还是造假被发现的概率与可能付出的代价,概率与代价越大,则当事人自律越强。事实是,在互联网时代,从对周老虎的强大人肉搜索,到刘羚羊的迅速破案,已经昭示了造假必被捉的铁律,而刘为强因为假照片被惩离开新闻队伍的事实也显示了“一造假就只能人间蒸发”这一新规则的初步确立。有这两点“后果”在,造假者怎能不选择悬崖勒马?
1月23日,人民摄影报第十六届(2007年度)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开始在网站上公布评奖结果,他们一边评选一边公布评出的结果和作品。当天公布的奖项中,有一个是非突发新闻类金奖―――组照《为什么不回家》。但紧接着,1月25日,评委会收到作者王一的声明,称组图中有一张经过PS的图片,主动申请取消获奖资格。据评委透露,该奖项已确定要取消。
王一是杭州一家报纸的记者,他获奖组照中的第7张投稿照片天空的云彩是合成所致。在致组委会的声明中,王一称之所以把被PS过的图片送去评奖,是“由于不谨慎,在刻光盘的时候不慎取错了”。
对于王一主动要求取消金奖的举动,不少网友非常感动,称赞当事者“厚道”,不贪功、不冒领,拥有“诚信的美德”,应该“获得道德金奖”,看了这些话,很为网友们的厚道感动,但恕我直言,我不知道,到底是王一为人的厚道还是造假的严重后果,使其做出此诚信之举。
在这次金奖主动取消之前,国内新闻摄影界刚刚爆出“刘为强获奖藏羚羊照片造假”事件,证据确凿之下,当事者被所服务媒体清理出新闻队伍,甚至其单位总编辑也被迫辞职,造假者付出了沉重代价。经查,藏羚羊假照片事件最早被揭露应该是不晚于2月12日,而“金镜头”奖的参赛规则规定是“作品须在2008年1月15日前寄出”,也就是说,王一寄加照片是在藏羚羊事件之前,而其“诚信举措”则是在看到照片造假的“血淋淋”后果之后做出,更进一步说,他是在看到自己的作品获得金奖,离付出沉重代价的可能性越来越近的时候毅然选择了“主动坦白”,按此推理,我宁愿相信,王一是由于担心造假的“后果”才自承“不慎”,这甚至可能是组委会安排的一种保全双方面子的手段。否则,作者果然“厚道”的话,1月15日之后有这么大段时间可以被用来澄清,何必一定等到获奖之后?
尽管动机值得揣摩,但王一的举动即挽救了个人的职业生涯,又做出了表率,仍值得嘉许。王一的“主动”承认与“刘为强”的被动受惩,在事件上一气呵成,生动的展示了新闻摄影界“造假必被惩”这一规则的实际确立过程。如果之前有人还在疑惑刘为强事件是否对新闻摄影群体造成震撼的话,王一事件则显示“摆拍很普遍,PS无所谓”的潜规则正在被打破。
防止新闻造假,我们当然希望当事者的“厚道”与自律能够起到首要作用,但真正具有威慑力的,还是造假被发现的概率与可能付出的代价,概率与代价越大,则当事人自律越强。事实是,在互联网时代,从对周老虎的强大人肉搜索,到刘羚羊的迅速破案,已经昭示了造假必被捉的铁律,而刘为强因为假照片被惩离开新闻队伍的事实也显示了“一造假就只能人间蒸发”这一新规则的初步确立。有这两点“后果”在,造假者怎能不选择悬崖勒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