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潘石屹时事评论财经 |
时近年末,不断有开发商对廉租房建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首先是万科公司董事长王石11月份在其博客表态,只要政府引进万科开发廉租房项目,万科都将积极参与,并宣布在万科于2008年6月交付使用的新楼盘“万汇楼”里,将提供1000户的廉租房;12月份,地产富豪潘石屹以22亿元的高价投拍了中关村甲三号地,不但承诺要在这个黄金地块上修建廉租房,而且在投标书上陈诺要“将廉租房做成精装修的房子,并且配上简单实用的家具。”
是什么让地产商开始对没什么油水的保障性住房做出如此积极的姿态?潘石屹在博客里解释是出于他的个人偏好,与一般地产界的“廉租屋的会成为开发商的负担,也会被认为是未来建成的社区的负担”观点不同。他认为配有廉租房的这块地“正是我们实现城市融合理想最好的样本。”
我们当然可以就此博客认定潘先生是位非常有社会责任感的地产商,但实际上,以巨资投标中关村甲三号地并表示配建廉租房的开发商不止一家,他们为什么也做出在高价地段配建廉租房的决定?原因很简单,中关村甲3号住宅及商业、办公项目用地,配廉租房属于中标必须的条件,作为北京首次配建廉租房的商品房项目,中关村甲3号地评标分数中,廉租房建设方案占了10分。与此地块同时招标的其他几块地也标明需要配建总计数万万平方米的廉租房。
这些出现在传统“富人区”的廉租房,是7月份出台的《北京市“十一五”保障性住房及“两限”商品住房用地布局规划》实施的结果,规划中规定,今后三环外的不在政府土地储备控制区域内的普通商品房项目,必须配套建设保障性住房和两限房,是不是按照规定“配建”,已是开发商们能不能“拿到地”的关键。这次廉租房的配建,也以事实回答了当初媒体对廉租房建设的一些疑问:廉租房应该建在郊区还是市中心?廉租房的过于集中会不会造成新的都市贫民区?表明北京市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规划中,已经把防止“贫富对立”,实现“贫富混居”作为一个硬杠杠。
以政策手段实现廉租房在富人区的配建,并非中国的发明。法国作为廉租房建设大国,曾经在郊区集中建设了大批廉租房,导致穷人纷纷搬迁到郊外聚集,以至城里城外形成泾渭分明的“富人区”与“廉租区”,引发诸多社会问题,2005年大骚乱以后,法国政府改变了政策,出台了以“贫富混居”为核心的“城市更新计划”。根据该计划,今后房地产商想在某区域开发大型楼盘,必须向法国政府承诺其所建住宅含有一定比例廉租房,否则就得不到政府的批准。在英国、西班牙等国,也都有类似配建的规定。
北京“配建廉租房”政策的实施,为国内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开了先河,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把“贫富混居”的思路拓展到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各个领域,为社会各阶层的沟通与融合创造条件。
当然,在高价地段配建廉租房仅仅是“贫富混居”实验的开始,更多重要的环节还在后面,等穷人们真的住进了富人区,我们肯定要面临许多实际的问题,如何使相邻而居的、价值观以及利益诉求相差甚大的两大阶层居民彼此善待、平和相处,也不是件容易事,处理好关系,将建成和谐社会的样板社区,处理不好,则容易形成对立的贫富鸿沟。以国人中目前普遍弥漫的暴戾、浮躁、嫌贫爱富、仇富妒强心态来看,管理者比法、英等国家面临着更高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