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跨行通存通兑谈天说地 |
分类: “全本”乱评 |
--什么采用的偏偏是对储户最不利的高收费方案?
http://secure-cn.imrworldwide.com/cgi-bin/m?ci=cn-sina2006&cg=0
鉴于几大商业银行的巨额利润,我们不相信它们会看上手续费这点小钱,更贴近的理解是,它们不喜欢通存通兑这项业务,但迫于社会压力,又不得不开展,于是,为了维护自身接近垄断的市场地位,在打开通存通兑这扇门的同时,又用高额手续费筑起了一道墙。 |
央行从昨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通了小额支付系统跨行通存通兑业务。据介绍,市民只要持身份证到相关行办理存折跨行通存通兑,就可以到任何一家开通相关业务的银行网点进行存、取款及转账、信息查询等业务。也就是说,实现通存通兑之后,手中持有A银行存折的市民,完全可到B银行办理存、取款,而不必再像以往那样,将现金在不同银行间“搬来搬去”。
通存通兑本来是个方便群众的新业务,但在互联网上却反对声一片---还是收费闹得。在新浪就通存通兑业务做的民意调查显示,64991个投票中,有70.41%的投票者认为银行不应该收取个人跨银行通存通兑手续费,高达94.83%的投票者认为手续费过高。那到底手续费高不高呢,通览几大国有银行的收费标准,大概是按每笔金额的1%收取,最低10元,最高200元,也就是说,如果我要懒得跑路,在我家附近的工行网点向建行还5000元房贷的话,工行每月要向我收取手续费50元,每年是600元。这么高的收费,我宁肯打车去建行还房贷,来回才20元而已。一个另类的算法是:按照目前的收费模式,在最低收费10元的银行,储户10000元通存通兑329次,即可变为0元。
就通存通兑业务本身来说,是有一些成本,因为当中涉及到大、小银行间利益分配问题。大银行网点多,小银行网点少,在通存通兑业务中,小银行网点实际上是沾了大银行的便宜,大银行网点为小银行做了服务,按这种逻辑,支付费用的应该是享受服务的小银行,而不是储户。即使这笔费用最后定下由储户缴纳,其数值也应该是建立在成本核算之上,而不应简单地“由受理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自行确定”。根据央行说法,通存通兑是建立在小额支付系统之上,而该系统对银行间资金汇兑、通存通兑等业务,基准价格为0.5元/笔,如涉及两家异地银行间业务,跨行通存通兑成本在0.75元/笔,这个成本与目前各大商业银行的收费标准相差甚远。
通存通兑说到底是为了方便消费者,比如解决银行排长队的问题,但定下如此高的收费标准,明摆着是要把多数消费者拒之门外。从全过来看,山东省作为全国试点省份开通通存通兑业务已经一年。然而该“便民”政策却在济南、青岛、烟台等大中城市遭遇“寒流”,多家银行该业务量几乎为零。如果各大银行的收费标准不做降低,北京的此项业务也很难红火,做到真正便民。
事实上,关于此次通存通兑业务手续费支付方式,除了储户付费之外,还有国家财政补贴和被代理银行付费两种解决方案,采用这两种方式,从直接经济利益来说对几大商业银行并无损失,且因为储户不用付费,还会使各大银行通存通兑业务巨增。但为什么采用的偏偏是对储户最不利的高收费方案?
鉴于几大商业银行的巨额利润,我们不相信它们会看上手续费这点小钱,更贴近的理解是,它们不喜欢通存通兑这项业务,但迫于社会压力,又不得不开展,于是,为了维护自身接近垄断的市场地位,在打开通存通兑这扇门的同时,又用高额手续费筑起了一道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