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中间的收入,更要中坚的心态

(2007-11-16 11:37:46)
标签:

时事评论

分类: “全本”乱评
  要中间的收入,更要中坚的心态 http://secure-cn.imrworldwide.com/cgi-bin/m?ci=cn-sina2006&cg=0
除了专家认定的贫富差距问题,更多的则是来自于目前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所带来的危机感,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住房以及机会均等、劳工权利等各项保障均有待进步,这使目前的中层人士随时有掉入下层的可能,结果造成文首所提中层的收入,下层的心态。


经济发展了,收入增高了,但把自己归为“中层”的广州人却越来越少了!在近日召开的首届全国和谐家庭高层论坛上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现在的广州人在阶层归属上认同“中层”的比例明显减少,已从10年前的42.4%下降到了目前的30%,而认同“中下层”、“下层”的比例却有增多。
根据广州、北京、上海、天津、重庆5个城市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上半年,广州城市居民家庭总收入为10990.86元,居5市之首。按照广州人的生活水平,本应有更多的市民认同“中产阶层”,同时应有更多市民“脱离”认同“社会底层”。但对这样正好相反的调查结果,有专家认为贫富差距明显影响了广州人对自我阶层归属的判断。
关于社会阶层归属的问题,最近新闻比较多,比如前段时间那个“白领标准”的闹剧,之所以引得网民骂声一片,就是以收入标准生硬地把人们拖入他并不认同的社会阶层:我明明干得吃得比猪差,干得比驴累,你还得非说我是白领,这岂不是羞辱人?说白了,在阶层归属问题上,收入是个重要杠杠,但更重要的对于自身身份认同的感觉。
一个理想的社会结构往往呈橄榄状,少数的上层,少数的下层和壮大的中间阶层构成它的全部。一个健康的中间阶层一般来说不但有稳定的财富,更有由良好的教育,自由的意志以及普遍的社会关怀所构成的心态,他们对现实生活相对比较满意,是社会发展的获益者,这就决定了他们对社会主流价值与现存秩序有着较强的认同感。他们对社会对立与社会矛盾起到缓解作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间阶层是一个社会的中坚力量,它越壮大,则社会越稳定。
之所以出现广州调查显示的收入与身份的错位,除了专家认定的贫富差距问题,更多的则是来自于目前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所带来的危机感,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住房以及机会均等、劳工权利等各项保障均有待进步,这使目前的中层人士随时有掉入下层的可能,结果造成文首所提中层的收入,下层的心态。
目前,执政党已经表现出对壮大中间阶层的高度重视,十七大报告就中正式提出要“提低、扩中、调高、打非”。““扩中”就是增加中等收入者比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从这个角度讲,如何维护“中层”的身份认同感,使中间阶层不但有社会中间的收入,更有有社会中坚的心态,已是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发展的大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