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地的感受

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 |
我是个对穿衣不怎么讲究的人,只要简洁便宜、时尚得体、舒服耐穿就好,就象广告里说的:“不选贵的,只买对的。” 但由于“一般的看不上眼,看上眼的价格不一般。”,这个原则常常让人“磨破嘴,跑断腿。”相同的款式,往往因为质地不同而价格迥异,就要货比三家。前段时间,我心仪的一款半袖体恤,多处商场都卖,而且款式、颜色、图案都几近相同,但是甲商场标价1680,面料为100%丝,手感好,穿起来舒服,不退色不变型;乙商场标价380,面料为六成棉四成丝,手感也不错,穿起来尚舒服,稍退色不变型;丙商场标价160,面料为100%纯棉,吸汗透气,但手感粗糙、易退色易变型。权衡价格和利弊等因素以后,最后在乙商场埋了单。
为了适应不同的消费群体,商家们可谓用心良苦。闲来琢磨,其实类似思路和做法在很多商品上都有体现:一件家具,古典实木卯榫的几百年都不变型不腐烂,现代密度板与实木结合的一般能撑个几十年不变型,而多数密度板组合式家具,能撑个十年八年就算不错了;一辆轿车,全系进口的性能好但价格高昂,进口加国产的合资车性能相对稳定,价格适中,自主国产的故障较多,但便宜实惠;一幢相同格局的楼房,大型正规建筑公司盖的,钢筋水泥的标准和标号就高,坚固程度高,住起来放心。中小型建筑公司盖的,质量上能达标就算好的了,短期内也可放心居住。至于层层转包的“厨师建筑队”盖的,不成了“楼歪歪”才怪!
数据也有质地。我曾专门拿跟我们GDP相当的一些地区做过对比和分析,也曾到其中某些地方参观考察过,往往感受有很大差别。有的地方第二产业比重高、经济密度大、生活节奏快,但环境很压抑;有的二产、三产并驾齐驱,结构协调,张驰有度、松紧适中,给人幸福祥和的感觉;有的一产比重高、地广人稀、生活节奏慢,但环境优美,或像梦中的香格里拉,或像海子诗里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让人流连忘返,甚至有想购房置业定居下来的冲动。除了历史和地理等客观因素外,发展思路、产业结构、产品定位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地方GDP的质地,发达繁荣的不一定就好,悠闲散漫的不代表落后。
追根溯源,终究是人的质地决定了其言行和产品的质地。同样一个班的学生、同样的考试,因为各自在学习、玩游戏、谈朋友上分配倾注的时间不同,往往成绩悬殊,有的很优秀,有的良好,有的多门挂科不能毕业;同样一张报表,高级会计师做起来就很轻松,而且逻辑严谨、准确无误。而一个新手做起来却费劲得要命,而且差错百出;同样一道菜,一级厨师和七级厨师做出来的味道和口感往往差别很大。总之,同样一件事物,不同阅历、不同素质、不同能力、不同修养、不同情怀的人做出来的效果和感受往往有云泥之别。
好在人的质地有别于物品,人的质地会因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变化。只要方向思路正确、态度端正积极,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努力成长为本行业、本领域的行家里手和精英,质地和境界都可以得到升华。著名作家王小波说:生活是天籁,需要凝神静听。虽然干什么都是好的,但要干出个样子来,才是人的价值和尊严所在。人在工作时,不单要用到手,腿和腰,还要用脑子和心胸。所谓智慧,就是一种进行理性思维时的快乐。一个人倘若需要从思想中得到快乐,那么他就必须努力去做事,拼命的想问题。不断地学习和追求,既是人生最有趣的事,也是自己唯一的救星。人活在世界上,需要这样的经历:做成了一件事,又做成了一件事,逐渐地对自己要做的事、未来的命脉有了把握。2012-06-05(载于2012年6月12日《中国信息报》“快乐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