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不起的“硬指标”

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 |
今年立夏的时候,岳母大人突发脑出血住进了医院。幸亏手术救治的及时,脱离了生命危险,病情也趋于稳定。可经过一个多月的输液、针灸等治疗,情况并无明显好转,病人仍然神智模糊、右肢失灵,生活不能自理,以后的恢复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样的遭遇和变故让我们很意外,因为虽然岳母年近八旬,却一向看上去很健康,勤劳贤惠更是有口皆碑。虽然岳母有五个孩子,可以轮流陪护,可这个病对她自己和家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灾难。虽然“合作医疗”解决了经济问题,可是它打破了病人及家属子女们的生活规律和计划,精力上的牵扯更是个问题,毕竟各自有各自的家庭、子女、工作和事业。
风平浪静以后,大家也都开始反省自己,总结来,概略有这样几点共识:一、血压、血脂、血糖等任何一项健康指标都是硬指标,这些指标上下限的确定是经验和科学的结晶,指标数值的微妙变化容不得半点马虎和大意。二、健康是决定人生幸福的先决条件,具有“一票否决”权,健康状况一旦出了问题,一切功名利禄都是浮云。三、一定要定期体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加强锻炼,尽量保持乐观豁达、从容淡泊的良好心态。
仔细想来,其实约束我们的硬指标比比皆是:没有好的学习成绩,你就评不上三好学生;分数不过线,你就上不了大学;外语成绩不过关,你就晋不了职称;经济能力有限,你就买不起心仪的衣服、更买不起车子和房子;股本总额少于五千万,公司就上不了市;驾驶时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了80毫克,就要蹲班房,你的事业和前途都将受到很大影响……虽然某些硬指标是相对的,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整改来补救,但是至少当时谁都伤不起。
其实,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它的成长和发展也是受自然规律和一系列硬指标约束的。近些年来,由于人类发展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引发导致的气候变暖、疾病肆虐等现象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任其发展的后果轻松了说对不起历史,严重了说可能马上就要自作自受,接受大自然的惩罚和报复。所以,很快催生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哥本哈根协议》,亮出了“节能减排”的利剑,而且我国把“节能减排”这个硬指标直接以地方党政一把手的乌纱帽作为砝码,力度之大可想而知。作为监测机构,虽然统计部门的责任和使命重大,但是我们欣慰地看到了一批批严重污染企业的关停并转,看到了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良景。
已故著名作家王小波在他的《红拂夜奔》里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是的,我们追求丰厚的财富、安逸的生活,更喜欢蓝天和白云。否则就不是完美的人生。如果我们左右不了别人,那就尝试着改变自己。倘若我们都能够见微知著、着眼长远,从小事做起,从当下做起,不仅对自己有利,对整个社会也是不小的贡献。
2011-6-10
载于《中国统计》201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