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哪些是喜读爱读的?
小时候的小人书……呵呵呵呵,都爱读。其中最爱者就是三国水浒革命战争这类的。
初中时候算是好好看过几部小说名著,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水浒》。所以,以后谁说《水浒》这个那个,我都不接受。水浒写得好,通俗易懂,情节曲折,场面宏大,叙事简明,接地气,天地英雄豪气干云。
后来看《西游》感觉就不行,看《三国》更是如云似雾,最主要是对历史人物阴谋诡计缺乏感知。《红楼梦》从未入手,是刚看了几页就合卷弃读。想必是风格对不上胃口,那时间我是喜枪弄棒而非儿女情长这类。
说实话,《聊斋》也看不进去,无论是原文还是白话,对神鬼故事总难提起兴趣,也感受不出来作者背后的“托古言今”“大有深义”。
初中喜欢一些简单的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比如《内蒙古民间故事》《壮族民间故事》《阿凡提的故事》,再比如《战国》《春秋》,《两汉》《隋唐》《说岳》这类。中国式的武林小说,《三侠五义》《七侠五义》《小五义》、《施公案》《彭公案》,但一般说来,根本没多少认知,走马观花一目十行,浏览罢了,过目而已。
高中时候喜欢外国文学,只是好奇于未知的另一个世界,具体也说不出来一一二二,谁好谁坏的。
一度仔细读过一些革命回忆录。
工作之后才读起了金庸和古龙,这两个人的小说几乎是能上手的全都细细阅读。
写得确实好。各领风骚,各有千秋。
以后就是专攻各类的《小说月报》,《十月》《当代》这类文艺期刊,也“结识”了一批当代小说家们,如王朔苏这些人。
回头看,读书,是极其喜欢,又极不认真的。所过之书,都是大而化之,不甚精进。很多看过了,又全都忘掉了,终不知道其好在哪里又差在何处。
自己一度也曾有了写小说的冲动,动笔几行,便又废止。看了那么多的书,却还是没找到写作的窍门。或者,我没能真正领悟出来平凡生活的意义,所以无从下笔吧。
以后对小说就心自下慢,渐渐厌弃之。
有生活,生活其实一直在继续,但已经没有了文学,文学不再刻录复现这种生活。
我渐不读书,很多人至此也“弃疗”,比我更不触碰。当年繁华到爆棚的张掖路新华书店,如今门可罗雀。虽然里边的各书本印刷装帧到极致精美,缺很少有人花钱出手。
即便再想读书的人,只是随便从网上搜来一看,又何必再掏腰包,变成纸质的实物,却又没有心思去用心拜读。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过去谁家没有几个书柜,书柜里没有摆放几本书,这就是家庭氛围,所谓的人文气息。
现在,房子大了,家什更多了,单缺了书本。有些摆到整整齐齐的,只是充门面的摆设,跟文化不沾一点边的。
我如今只是随手翻翻收藏方面的书本,方便自己学习借鉴。至于其它,辛辛苦苦积存起来的,弃之可惜,留之无味,根本不去扰动。
这还像个爱书爱了大半辈子的人么?
2025年3月29日星期六上午9时35分
读书心得
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哪些是喜读爱读的?
小时候的小人书……呵呵呵呵,都爱读。其中最爱者就是三国水浒革命战争这类的。
初中时候算是好好看过几部小说名著,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水浒》。所以,以后谁说《水浒》这个那个,我都不接受。水浒写得好,通俗易懂,情节曲折,场面宏大,叙事简明,接地气,天地英雄豪气干云。
后来看《西游》感觉就不行,看《三国》更是如云似雾,最主要是对历史人物阴谋诡计缺乏感知。《红楼梦》从未入手,是刚看了几页就合卷弃读。想必是风格对不上胃口,那时间我是喜枪弄棒而非儿女情长这类。
说实话,《聊斋》也看不进去,无论是原文还是白话,对神鬼故事总难提起兴趣,也感受不出来作者背后的“托古言今”“大有深义”。
初中喜欢一些简单的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比如《内蒙古民间故事》《壮族民间故事》《阿凡提的故事》,再比如《战国》《春秋》,《两汉》《隋唐》《说岳》这类。中国式的武林小说,《三侠五义》《七侠五义》《小五义》、《施公案》《彭公案》,但一般说来,根本没多少认知,走马观花一目十行,浏览罢了,过目而已。
高中时候喜欢外国文学,只是好奇于未知的另一个世界,具体也说不出来一一二二,谁好谁坏的。
一度仔细读过一些革命回忆录。
工作之后才读起了金庸和古龙,这两个人的小说几乎是能上手的全都细细阅读。
写得确实好。各领风骚,各有千秋。
以后就是专攻各类的《小说月报》,《十月》《当代》这类文艺期刊,也“结识”了一批当代小说家们,如王朔苏这些人。
回头看,读书,是极其喜欢,又极不认真的。所过之书,都是大而化之,不甚精进。很多看过了,又全都忘掉了,终不知道其好在哪里又差在何处。
自己一度也曾有了写小说的冲动,动笔几行,便又废止。看了那么多的书,却还是没找到写作的窍门。或者,我没能真正领悟出来平凡生活的意义,所以无从下笔吧。
以后对小说就心自下慢,渐渐厌弃之。
有生活,生活其实一直在继续,但已经没有了文学,文学不再刻录复现这种生活。
我渐不读书,很多人至此也“弃疗”,比我更不触碰。当年繁华到爆棚的张掖路新华书店,如今门可罗雀。虽然里边的各书本印刷装帧到极致精美,缺很少有人花钱出手。
即便再想读书的人,只是随便从网上搜来一看,又何必再掏腰包,变成纸质的实物,却又没有心思去用心拜读。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过去谁家没有几个书柜,书柜里没有摆放几本书,这就是家庭氛围,所谓的人文气息。
现在,房子大了,家什更多了,单缺了书本。有些摆到整整齐齐的,只是充门面的摆设,跟文化不沾一点边的。
我如今只是随手翻翻收藏方面的书本,方便自己学习借鉴。至于其它,辛辛苦苦积存起来的,弃之可惜,留之无味,根本不去扰动。
这还像个爱书爱了大半辈子的人么?
2025年3月29日星期六上午9时3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