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不住的记忆
2024-12-07 16:08:49
当年,我肯定没看完所有恢复发行的老电影。
原因是,有些电影,它就从来没有“恢复”出来过,或者,小镇西峰的电影院里从来都没播放过。
能播出来的,都是当年口碑炸烈的一些经典作品,比如《小兵张嘎》《烈火中永生》《暴风骤雨》之类的。
当年的小我,对哪些片子印象深刻呢?
儿童片子。小孩子的事情就要小孩子们看,肯定能好点。所以特别喜欢看《闪闪的红星》《烽火少年》之类的。还有《海霞》《董存瑞》《小螺号》《小号手》《冰山上的来客》这些。
情节相对幼稚简单一些的,如果是战斗片就更好了。像是《侦察兵》《渡江侦察记》《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就最对孩子们的胃口,也是能顺溜下来,口口相传。
最难懂的是一些所谓名著改变的,或者有历史情节的,基本是没印象。比如《青春之歌》《早春二月》《大浪淘沙》《怒潮》《野火春风斗古城》这类。看了等于没看,几乎是啥都说不出口。
外国电影基本一律看球不懂。不为啥,看不懂就是看不懂呗。
但是,电影的潜在作用还是有的。比如初中以后,学习了历史,多多少少能跟当年错失过的电影情节结合起来,产生一丝难以割舍的情愫,莫名就喜欢起来,肯用心去听去记了。
比方学地理的时候,我对阿尔巴尼亚或者南斯拉夫,感觉就很亲切。想知道关于它们的一切。
遗憾在于,重温的时机选择不对,一恍四十多年,又到了记忆缺失的年岁。小时候是记不住,不理解,现如今多少能理解了,却又太过遗忘,看过即丢,鱼的记性。
这次重看《回民支队》,感觉什么内容都没写出来,只是主角选择的比较好,很大气,浓眉大眼有正义感。说句实在话,这支“回民支队”,我们共产党人能够降服并为我所用,还真得有几把刷子。
关于马本斋的详细故事,历史中也很少有人提及了。改造回民支队的经历肯定也是很不容易的,完全没有电影中写的那样简单轻松吧。
影片的“政委”表演还是差了一点,“政委”发挥的作用也缺失太多。最后临终的那段最经典:这是你的入党申请书。
那时候相声里就批评英雄人物一般很难牺牲,死前总要说上几句,这部电影里的一幕算是最经典的吧。
努力去多看几场老片子,虽然有些记忆是永远呼唤不回来的,这都无所谓,只求得一丝安慰。
现在才知道,五十年代,有太多太多的老电影,仅是苏联还有欧洲国家的,都不止一百两百部吧。七十年代后期根本没有“旧事重提”过。
2024年12月7日星期六下午4时2分
拉不住的记忆
当年,我肯定没看完所有恢复发行的老电影。
原因是,有些电影,它就从来没有“恢复”出来过,或者,小镇西峰的电影院里从来都没播放过。
能播出来的,都是当年口碑炸烈的一些经典作品,比如《小兵张嘎》《烈火中永生》《暴风骤雨》之类的。
当年的小我,对哪些片子印象深刻呢?
儿童片子。小孩子的事情就要小孩子们看,肯定能好点。所以特别喜欢看《闪闪的红星》《烽火少年》之类的。还有《海霞》《董存瑞》《小螺号》《小号手》《冰山上的来客》这些。
情节相对幼稚简单一些的,如果是战斗片就更好了。像是《侦察兵》《渡江侦察记》《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就最对孩子们的胃口,也是能顺溜下来,口口相传。
最难懂的是一些所谓名著改变的,或者有历史情节的,基本是没印象。比如《青春之歌》《早春二月》《大浪淘沙》《怒潮》《野火春风斗古城》这类。看了等于没看,几乎是啥都说不出口。
外国电影基本一律看球不懂。不为啥,看不懂就是看不懂呗。
但是,电影的潜在作用还是有的。比如初中以后,学习了历史,多多少少能跟当年错失过的电影情节结合起来,产生一丝难以割舍的情愫,莫名就喜欢起来,肯用心去听去记了。
比方学地理的时候,我对阿尔巴尼亚或者南斯拉夫,感觉就很亲切。想知道关于它们的一切。
遗憾在于,重温的时机选择不对,一恍四十多年,又到了记忆缺失的年岁。小时候是记不住,不理解,现如今多少能理解了,却又太过遗忘,看过即丢,鱼的记性。
这次重看《回民支队》,感觉什么内容都没写出来,只是主角选择的比较好,很大气,浓眉大眼有正义感。说句实在话,这支“回民支队”,我们共产党人能够降服并为我所用,还真得有几把刷子。
关于马本斋的详细故事,历史中也很少有人提及了。改造回民支队的经历肯定也是很不容易的,完全没有电影中写的那样简单轻松吧。
影片的“政委”表演还是差了一点,“政委”发挥的作用也缺失太多。最后临终的那段最经典:这是你的入党申请书。
那时候相声里就批评英雄人物一般很难牺牲,死前总要说上几句,这部电影里的一幕算是最经典的吧。
努力去多看几场老片子,虽然有些记忆是永远呼唤不回来的,这都无所谓,只求得一丝安慰。
现在才知道,五十年代,有太多太多的老电影,仅是苏联还有欧洲国家的,都不止一百两百部吧。七十年代后期根本没有“旧事重提”过。
2024年12月7日星期六下午4时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