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沙粒

2024-12-05 14:10:38

        一九七八年秋,或者一九七九年初春,我在东方红小学上五年级,学校包场,看恢复发行的老电影《大浪淘沙》。

        这是讲大革命时期的故事。

        一群年轻的知识分子,因为种种不堪和迷茫而结拜为兄弟,试图在混乱的世界里寻找出路。

        最后,有的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有些人背叛了革命,当了可耻的叛徒。也有的人,失望而离开了革命,当了逃兵。

        正如电影名字写的那样《大浪淘沙》,革命的洪流荡涤了一切污浊,留下来的都是真金。

        说说当年印象吧:

        于洋是最熟悉的,他在电影里叫靳恭绶,这个名字好独特,所有人都能记得。

        还有一位老大哥,是我们眼里“熟悉”的演员,因为他不久前演过《小螺号》。

        北伐歌,这是老师在学校音乐课上教唱的,我们自己似是早就会了,能朗朗上口。

        还有电影里的兵们都戴着大盖帽子。

        这是第一回印象里有“北伐革命”的印象。

        除此之外的其余一切,似乎都说不太清楚了。

        好吧,整整四十六年多以后,再重温一遍。于洋还是于洋,还是那个靳恭绶。老大哥也还是那个老大哥。熟悉的歌曲,熟悉的旋律,北伐军歌,或者叫《工农兵联合起来》。记得当年有段日子是唱着歌脚下踏着步子走的。

        其余看起来都那么陌生,甚至一个镜头都想不起来,那怕最经典的。都不知道四兄弟其余人的名字,有爱画画的,还有女兵。

        那个背叛革命的,居然是被老大哥打死了。

        这一次,情节就更清楚了:北伐革命前,北伐革命中,国民党的突然背刺,然后,一代知识分子成长起来,投身大革命的洪流。

        地点首先在山东农村,接着济南,看见了德国人建的那座雄伟的火车站,然后又到了武汉,又去了长沙,进了军校。接下来,遭遇背叛和挫折的他们又重新回到武汉,又遇见了七一五反革命事变,最后跟农会汇合起来。

        结果肯定是:随着八一南昌起义的暴发,不是参加工农起义,就是接下来,随着秋收暴动上了井冈山。

        可能还可以再附会一下,像极了罗帅走过的一段道路,当然是众多人的影子。

        这居然是写给知识分子的,是给了知识分子指出来一条光明的出路。视野独特吧。

         电影拍摄于一九六五年,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又一个激荡时代,一场针对知识分子的革命风暴将又一次来临。

        一直迷惘的知识分子,还有,一直多灾多难不断革命的中国。

 

 

                                                            2024125日星期四下午22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