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的消失

2024-11-29 16:15:43

  中国人这些年的治沙成果应该是地球人有目共睹的。

  即将或者已经消失的毛乌素沙漠。

  还有,第二个即将消失的沙漠:鄂尔多斯库不其沙漠。

  听说这里年降水量已经达到300毫米。

  我顺便说上一句,西北,六盘山以西,年降水量也不过200多或者300毫米。

  今天又爆料出来,中国又即将给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完成一条绿色项链式的“闭环”,然后网络化管理,接下来大家就知道该怎么干了。

  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呢?

  “人定胜天”,这是真的么?

  我说一个实例:

  兰州市区南北两山绿化,已经进行了好几十年了,可以说解放以后一直在进行。现在效果怎么样了?

  两山,比起解放前的照片,确实渐渐变绿了,有一些森林树木了。但是有个前提是,第一,需要引水上山。这个工程是一直进行的,而且是持续进行的。第二,需要专门人力一直维护。或多或少,人是肯定要照应周全的。

  成本是多少?无人知晓,天知道。效果如何?效果当然有,产业吧,可以这样说,山上有一些茶园子夏天供人消遣消费,多少也带动了一些城市旅游,不知道算不算产业呢?

  还有,从兰州市区到兰州新区,接近一百公里,道路两边连绵的荒山,也分批次有计划进行了承包绿化,跟兰州市区两山绿化的格局基本是一样的,引水上山,专人养护。

  如果违背了这两点原则是不行的。

  我再举一个非常事例:

  当初,六十年代后期修建兰州机场的时候,人们把多余的土方堆垒成一条长城一样的高堤,上边种了抗旱的沙枣树。限于当时的条件,没能引水灌溉,也没专人精心管理。

  树死了没有?死的死了,活的活着,也半死不活。几十年一直那个样子,没一天焕发过精神。直到有一天,机场扩建的时候,又重新规划,拆除了长堤,干树枝子扔在一边,它的历史使命算是结束了:久久渴望的绿色,它来过,活过,死过。

  现在说说沙漠治理的问题。第一,首先需要水。水从哪里来呢?黄河里引来也好,雪山上融化也行,必须得有水跟进。靠天吃饭,也必需保证至少平均年300毫米的生命极限才行。而仅仅依靠这个还是不够的,因为大自然有时候会发神经,某年也许一滴水都不降,甚至连续三年五年一滴水都没有,你辛辛苦苦植来的树怎么办?总不能百年树木,一年耗死是吧?

  现在,居然沙漠治理出来效果了。我怎么说它好呢?首先,可以肯定是有水了,把水给引进去了。第二,有专人养护了,有了人工的投入,甚至有了经济的效益,这是最好的。第三,大自然气候确实变化了,降雨量比前些年多了,托了全球变暖的福。最后一点,人的破坏性因素一下子减少了。就跟一下子人们不再拥枪打猎了,更重要的是,人们意识到了“大熊猫”的重要性宝贵性及它的稀缺性,下决心只保护不破坏了。

  人,从此不在沙漠里捞食吃,就已经是对沙漠最大的敬畏和保护了。就跟人如果离开了河西走廊,河西立刻能恢复往昔的水草丰茂。还有,人如果离开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的绿州,让塔里木河自由发育万马奔腾,我想罗布泊立刻就能满溢,楼兰古国也许就“昨日重现”了。

  人只要不去沾染它,过度利用它,无情破坏它,就是对大自然的最大尊重。人如果还能去努力恢复大自然本来面貌,那就更托人类的福了。

  我不知道,中国沙漠的渐渐消失,是属于哪一种。

 

                    20241129日星期五下午45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前一篇: 有样学样 后一篇:自然复自然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