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最最年轻,最最喜欢音乐的时候,听到了台湾过来的校园歌曲。一股一股,又一股,如泉水涌动,不能停息。
收音机里,录音机里,还有口口相传声里。
要我呢,正常状态下,上学放学,一边走路,一边嘴里哼哼叽叽,不是电影里的插曲,比如《流浪者》里的“阿巴拉古”,或者《追捕》里的“啦呀拉”,就是这股子台湾风。
比如突然听到《橄榄树》,简直就是仙乐飘飘处处闻,激动到不能自已。
怎么会有这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旋律呢?
小什字街头,时常碰到一群,油头大鬓,紧身衣,喇叭裤,三接头,手里提拎着砖头录音机,他们唱的那些,除了“娶上一个美丽的姑娘,又肥又胖又漂亮”,后来才知道,这是套用了《献给亲人金珠玛》里的:不吃青稞酒,不打酥油茶,也不献哈达,“唱上一支心中的歌儿,献给亲人金珠玛”。班里男生也有大声啃唱,挑逗式的那种。
这群人里也有唱“走在西峰的大马路上,二尺长的喇叭裤迎风飘扬”。这个知道,是套用了《乡间的小路》里的一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
那时候,校园歌曲真是可以公开的,跟邓丽君或者张帝什么的“靡靡之音”相对的,完全能自由传唱的一批。比如这首《乡间的小路》,便公开印刷在杂志封三或者封底,与《尼罗河畔的歌声》或者《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梅花儿开》一起时不时就能触摸到的。
然后就有了《踏浪》《兰花草》《踏着夕阳归去》,当然少不了《外婆的澎湖湾》《赤足走在田埂上》。
我还特别喜欢收音机里听来罗天蝉唱的一首《我送你一首小诗》,“让蓝天写上白云,让大地写上羊群”,不知道算不算是校园歌曲,总归是当年在校园里一直传唱的,久久不能释怀。
再有那首《三月里的小雨》,哈哈,雨里边唱起来特别特别有滋味。当年流行过一首《幸福不是毛毛雨》,不算校园歌曲,也算是校园里唱的,跟《三月里的小雨》对应起来相映成趣。
初三时候,我们集体编排合唱节目去西峰剧院公演,选唱的歌曲里就有那首《乡间小路》。有跟我一起唱过的小伙伴们,还能想起来那个镜头么?
不知为啥,《迟到》,还有《童年》,《小秘密》,《雨中即景》,《阿美阿美》,也算成是校园歌曲的,只是听到的时候已经比较晚了,至少都成为成熟一点的少年郎,胡子和喉节都有了。
听到程琳翻唱《那一年我十七岁》的的时候,我当真已经有十七岁了。
说说童年转折到少年,听到《踏着夕阳归去》时候的感受吧:
远远地见你在夕阳那端,
打着一朵细花洋伞,
晚风将你的长发飘散,
半掩去酡红的脸庞,
……
来吧 让我们携手共行,
追逐夕阳的步履,
走在林间的小径,
聊过清清小溪,
……
那时候我恰有一位心仪的姑娘,大胆穿一身明黄色的连衣裙,一头长发,打着把当时十分稀罕的洋伞,款款走过庆一中的大操场,哇,心都要醉了。
也是那些时候,每每下午自习或者体育课的时间,我们几个时常聚集到大操场边果树园墙根底下打扑克,王伯当嘴里时常吹着《蜗牛和黄鹂鸟》,时不时又换一下,你猜是什么?
《天黑黑》。
天黑黑,要落雨,阿公仔举锄头要掘芋,掘仔掘掘仔掘,掘着一尾旋留鼓,依呀夏都真正趣味。
他这样吹着,我是知道这歌词的,正喜欢呢。
几十年后我问阿勇,你知道当年你吹的那支歌曲么?我即使学唱出来,他也已经不记得了。也正是,像是有人回想起来我当年的什么奇闻嗅事,我一样一脸茫然。
也是很久以后,朋友托我制作一盘他们去台湾旅游的录像带,我用过了好多首当年的校园歌,有《踏浪》,《蓝花草》,自然也有《踏着夕阳归去》,看她们几个漫步在台湾空旷的野外公园里,沐浴着夕阳,同样也是细花洋伞,此情此景,真一言难尽,恍如隔世。
2024年4月11日星期四下午3时37分
细花洋伞的歌谣
在我最最年轻,最最喜欢音乐的时候,听到了台湾过来的校园歌曲。一股一股,又一股,如泉水涌动,不能停息。
收音机里,录音机里,还有口口相传声里。
要我呢,正常状态下,上学放学,一边走路,一边嘴里哼哼叽叽,不是电影里的插曲,比如《流浪者》里的“阿巴拉古”,或者《追捕》里的“啦呀拉”,就是这股子台湾风。
比如突然听到《橄榄树》,简直就是仙乐飘飘处处闻,激动到不能自已。
怎么会有这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旋律呢?
小什字街头,时常碰到一群,油头大鬓,紧身衣,喇叭裤,三接头,手里提拎着砖头录音机,他们唱的那些,除了“娶上一个美丽的姑娘,又肥又胖又漂亮”,后来才知道,这是套用了《献给亲人金珠玛》里的:不吃青稞酒,不打酥油茶,也不献哈达,“唱上一支心中的歌儿,献给亲人金珠玛”。班里男生也有大声啃唱,挑逗式的那种。
这群人里也有唱“走在西峰的大马路上,二尺长的喇叭裤迎风飘扬”。这个知道,是套用了《乡间的小路》里的一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
那时候,校园歌曲真是可以公开的,跟邓丽君或者张帝什么的“靡靡之音”相对的,完全能自由传唱的一批。比如这首《乡间的小路》,便公开印刷在杂志封三或者封底,与《尼罗河畔的歌声》或者《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梅花儿开》一起时不时就能触摸到的。
然后就有了《踏浪》《兰花草》《踏着夕阳归去》,当然少不了《外婆的澎湖湾》《赤足走在田埂上》。
我还特别喜欢收音机里听来罗天蝉唱的一首《我送你一首小诗》,“让蓝天写上白云,让大地写上羊群”,不知道算不算是校园歌曲,总归是当年在校园里一直传唱的,久久不能释怀。
再有那首《三月里的小雨》,哈哈,雨里边唱起来特别特别有滋味。当年流行过一首《幸福不是毛毛雨》,不算校园歌曲,也算是校园里唱的,跟《三月里的小雨》对应起来相映成趣。
初三时候,我们集体编排合唱节目去西峰剧院公演,选唱的歌曲里就有那首《乡间小路》。有跟我一起唱过的小伙伴们,还能想起来那个镜头么?
不知为啥,《迟到》,还有《童年》,《小秘密》,《雨中即景》,《阿美阿美》,也算成是校园歌曲的,只是听到的时候已经比较晚了,至少都成为成熟一点的少年郎,胡子和喉节都有了。
听到程琳翻唱《那一年我十七岁》的的时候,我当真已经有十七岁了。
说说童年转折到少年,听到《踏着夕阳归去》时候的感受吧:
远远地见你在夕阳那端,
打着一朵细花洋伞,
晚风将你的长发飘散,
半掩去酡红的脸庞,
……
来吧 让我们携手共行,
追逐夕阳的步履,
走在林间的小径,
聊过清清小溪,
……
那时候我恰有一位心仪的姑娘,大胆穿一身明黄色的连衣裙,一头长发,打着把当时十分稀罕的洋伞,款款走过庆一中的大操场,哇,心都要醉了。
也是那些时候,每每下午自习或者体育课的时间,我们几个时常聚集到大操场边果树园墙根底下打扑克,王伯当嘴里时常吹着《蜗牛和黄鹂鸟》,时不时又换一下,你猜是什么?
《天黑黑》。
天黑黑,要落雨,阿公仔举锄头要掘芋,掘仔掘掘仔掘,掘着一尾旋留鼓,依呀夏都真正趣味。
他这样吹着,我是知道这歌词的,正喜欢呢。
几十年后我问阿勇,你知道当年你吹的那支歌曲么?我即使学唱出来,他也已经不记得了。也正是,像是有人回想起来我当年的什么奇闻嗅事,我一样一脸茫然。
也是很久以后,朋友托我制作一盘他们去台湾旅游的录像带,我用过了好多首当年的校园歌,有《踏浪》,《蓝花草》,自然也有《踏着夕阳归去》,看她们几个漫步在台湾空旷的野外公园里,沐浴着夕阳,同样也是细花洋伞,此情此景,真一言难尽,恍如隔世。
2024年4月11日星期四下午3时3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