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走眼

2023-11-25 12:32:12

  先讲个故事。

  有个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专家,六十年代曾经亲自参与过“越王勾践”剑的鉴定工作。

  话说,到了20054月初,已到了垂暮之年的先生来到大钟寺(北京)古玩市场,一眼挑中了地摊上一把青铜剑,随即以1800元钱买下。三天后,他在自家客厅向媒体宣布:自己发现了一把“越王勾践剑”。随后将此剑捐献给国家博物馆。今人遗憾的是,国博很快把这柄剑退还给他了。

  很明显:“这东西靠不住。”

  至少原湖北省博物馆馆长陈中行在看了这把剑的照片后表示:“这把剑是伪劣之作。”湖北省大多数文物专家也都支持陈中行的观点,认为这把剑是赝品。

  非但是“伪”,而且称不上是“精”,是“拙劣”之作。打人不带这么打脸的啊。

  问题是,这位老先生不承认剑是假的。而且,他指责别人说:“只从自己的框架出发,只要是不符自己框架的东西就认为它是假的。事实上,还有大量的考古资料和文献未被发掘,专家有好多东西都不认识,因此原有的知识就不一定正确。”先生还指出,这些有地位的专家一旦判定一件东西是假的,简直就是“一言九鼎”。或许收藏者因此就把东西毁了,但万一专家的说法不准,连再验证的机会都没有。

  先生的徒弟也说,如今许多专家不是以真才实学为荣,而是以否定某个东西为荣。“做了四十年文物鉴定,我最大的体会便是,把假的看成真的,谁都可能出现;把真的看成假的,便是不懂。”

  自从出了假剑事件,如今有些拍卖公司已经不收这位老先生鉴定过的东西。

  故事讲完了。该我说几句了:

  如果绝大多数人说错了,也许真就错了。因为大家的眼光和知识那体量是相当大的,能弥补一个人能力的不足。

  问题是,一个国家级的专家,他是怎么看走眼的?

  还有,所有专家认为“越王勾践”宝剑,是越王自己使用过的,试问,你的依据又哪里?越王亲口告诉你的?或者是什么书里日记里画着图案的?还不是靠推测,靠猜。难道不可能是越王“工匠房”统一定制的?如同当年统一订制“中正剑”那样?换句话说,这剑根本就不是一柄,而是无数类似宝剑里的一柄?

  “某王自做”,只代表是某人指示下做的一批东西,仅次而已。

  还有,大名鼎鼎的“曾侯乙”,“曾”就是“曾国”,这都是定性的东西,有人怀疑过没有?“曾”究竟是什么意思?“曾”的势力怎么如此庞大?如果“曾”可以出现在湖北,有没有可能出现在西北呢?

  看一件东西假,容易。看一件东西真,这得犯险。把假东西看真,还能毁掉一世英名。这位国宝鉴定专家算是做到了“晚节不保”。

  我最后还是很好奇,以他六七十年的鉴赏功力,他是怎么把一把“拙劣”的宝剑看成真宝剑的,他的凭据又是什么?为什么会走眼?为什么到死都一直坚持?

  我还是很好奇,这把剑现在在哪里,在谁手里,它是真还是假呢?

  现在永远留下这个疑问:这柄剑的真假谁来鉴定,谁说了算?有没有像DNA那样,让人绝对信服的证据?至少也让逝者瞑目。

 

                 20231125日星期六下午1217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前一篇: 干就完了 后一篇:必有一伪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