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春秋

2023-06-05 06:34:08

  大院里一住二十多年。人生有几个二十多年啊。

  我最最难忘的童年小城炮台巷子,算算也仅仅住了十来年,就已经永久印刻在记忆的最深处了,是什么也替代不了的。

  那时候,一年是一年,一天是一天,总有着风花雪月,风云变幻,“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感觉。

  可能,这就是成长吧。小孩子,什么都没见识过,他所经历的,所目视中的,所思索思考的,每一样每一件,对他几乎都是全新的。

  而我这近二十多年,只是克隆重复。你说说,这二十年,我啥没见过,啥没经过?所有该来的在二十年前都来了,所有想见愿见的,二十年前都见证过了,这二十年,只是“年复一年”,说它只是“一年”也行,说它只是“一天”也行。

  所以说,对这里,有感情,也说不上有多少感情。只是一个人生的“加油站”,像极了掏钱就住的馆舍。

  更重要的是,小时候,院子里,巷子中,尽是天天愿见想见的朋友。跟他们时时纠缠在一起,发生着无数的故事和事故,件件不同,样样不同,有着无尽的喜怒哀乐甚至悲欢离合。而今天的大院呢?所有人,都只是抬头低头的交情。包括久居二十年没变过也没怎么扰动过的对门邻居。

  现在的人不求人了,人也无缘有意无意地结交于人了。大可不必殷勤巴结,能各自安好即是福报。

  再也没有了各类的需求,借个酒盐茶醋、针头线脑,或者应个什么急援,相哄搭手。一切都可以自我搞定,只要有钱。

  说白说透了,现代的社会,大家人人有钱了,还有什么不是钱能解决不了的呢?如果钱都解决不了,人又能干点什么呢?

  “钱”字替代了一切,包括人和人情。

  一日数趟在大院里走来走去,视如无物。几乎没有人主动上前招呼几声,这可不是当年四五六七户的大杂院啊,是二千多人的硕大小区啊。而且感觉几乎没有多少脸熟的人,或者是熟脸孔越来越少了。

  我们楼道的,就有几户去外地休养了。现在的谁不是三窟四穴的“候鸟人”呢,冬天就去了南方,夏天又飞回来避暑。

  如果,有朝一日,我也加入到了退休行列当中,也当一回“侯鸟人”,离开大院我一点留恋也没有。不是景,终归还是人。

 

 

                  202365日星期一上午633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前一篇: 万万没想到 后一篇:时代的通透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