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很小时候,姥姥一直告诫我:小孩子屁股后头都有三盆火,从来都不怕冷。
这话我印象特别特别深,可能说了不止一次,反复说。姥姥独自带着我,是怕我喊冷让她没着没落么?所以一直这样“鼓励”“暗示”于我么?
我还记得小时候的一句儿歌这样说法:天爷天爷下大大,光屁股娃娃不害怕。这都是鼓励我们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吧。
那时候可真是不怕冷,我一直有一种顽固地“童年印象”,就是在大冬天里,一个人缩着脖子在巷子里蹿来蹿去乱转,这个大院进那个大院出,可能在寻找能一起玩耍的伙伴,最终却发现只是多余了我这一个闲人,再无其它,许久才讪讪回家。
回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双手从棉衣袖筒里抽出来,直往被窝里一塞,这时候才觉得周身都是暖融融的。
那时候只要起床,就绝对一整天都不再往床上钻的,再冷都要坚持守在外头。家,只是个加油的窝,加完又满血复活,再次跑到外边去。
多少次,冒着大风雪去做事情,比如有一年,北街供销社里突然断供了点灯用的煤油,传说小镇东郊外某处小商店还有,于是一帮小伙伴们当天个个顶风冒雪结伙拎着瓶子过去。那时候,只要需要,哪里管过外边的天气,下刀子也照常出行。顺便算是又玩了一趟,开了一回眼界呢。
还有一年,还是大风雪天气,还在东郊,冷冻厂卖便宜的羊腔架子,家里人又安顿我们孩子们去,这又是一次风雪里的出行。那时候谁怕过这个啊?那样远,还要在风雪里排那样长时间的队,
总之啥味道都有,就是不知“冷”之滋味。
每回冬天,耳朵是冻裂出血的,一热一冷,结成厚痂子,掉了结,结完又掉。
脚是冻裂的,脚后跟又深又红的裂口。
手更是冻伤的,手背结着黑壳子,几乎每一根指头都不能幸免,开着条条小口。
比起身上的伤来,穿得单薄可怜,这几乎都不是事,谁还怕过这个呀,条件好的,戴着大狗皮帽子的都有,那有啥呀,我就顶一个夹棉帽,几年小学不就轻轻松松过来了?只是外形不整,四肢缩起,双手时时拢在袖筒里,显得委琐狼狈,落了个“四类分子”的不雅外号。
那些年,个人几乎感觉不到冬天会被冻感冒,发烧,输液,或者起不来床啥的,这辈子似乎就没这种印象或者经历,每一个冬天都完完整整,一天病假都不带请的。小孩子确实年轻,血是热的,火是旺的,机能无限,天不怕地不怕,神鬼都不怕。对,小时候从来没有敬畏过什么神灵,想说张口就来,想骂随口便至。那些年从来不迷信,统统认为这都是“牛鬼蛇神”一类,是反动污秽的。
那时候冬天从来没戴过手套,怕这个怕那个,更重要的干啥都不方便,还容易弄丢。父亲曾经亲自动手,从捻羊毛开始,最终织了一付露指手套,我是坚决不戴,宁可冷着冻着也不上手,只因为怕羊毛扎着难受。
小时候也不抹凡士林,特别是大冷天,父亲逼迫洗完脸都抹一抹,这是最痛苦的时候,想着法儿逃避这一劫难。
那时候,第一心思是怎么玩。第二心思是怎么吃。学习,作业,是从来不往心上放的。
那么天气呢?
呵呵,这个是完全忽略的。不知冷,更不知热,不知风也不避雨,随时随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行动,无限贴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小镇西峰真是人间胜地啊,一年分四季,四季均等,特别分明,冬有雪,夏有雨,但又能奈我何呢?我一身行头走四季,如履平地。
又想起来了,每年快到年关季节,大雪一场接着一场,好大雪,且是生雪硬雪,街道上被压得结结实实,多少天都不化解。好像整个腊月里都是“雪乡世界”似的。
然后,这一切就都从生命里消失掉了。兰州居然年降水量只有二百毫米,居然一年一年看不到雨雪的影子。兰州居然,冬天不冷。
说是不冷,可现在的冬天确实又怕冷了,受不得一丁点委屈,只想着怎么舒坦,怎么一心待在房子里,少去点户外活动。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越来越老,越来越弱,表现出来的就是,越来越冷,怕冷。现在居然冬天感冒,而且发烧,这事给弄的。
2022年12月29日星期四上午10时4分
身有不适心无所依
很小很小时候,姥姥一直告诫我:小孩子屁股后头都有三盆火,从来都不怕冷。
这话我印象特别特别深,可能说了不止一次,反复说。姥姥独自带着我,是怕我喊冷让她没着没落么?所以一直这样“鼓励”“暗示”于我么?
我还记得小时候的一句儿歌这样说法:天爷天爷下大大,光屁股娃娃不害怕。这都是鼓励我们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吧。
那时候可真是不怕冷,我一直有一种顽固地“童年印象”,就是在大冬天里,一个人缩着脖子在巷子里蹿来蹿去乱转,这个大院进那个大院出,可能在寻找能一起玩耍的伙伴,最终却发现只是多余了我这一个闲人,再无其它,许久才讪讪回家。
回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双手从棉衣袖筒里抽出来,直往被窝里一塞,这时候才觉得周身都是暖融融的。
那时候只要起床,就绝对一整天都不再往床上钻的,再冷都要坚持守在外头。家,只是个加油的窝,加完又满血复活,再次跑到外边去。
多少次,冒着大风雪去做事情,比如有一年,北街供销社里突然断供了点灯用的煤油,传说小镇东郊外某处小商店还有,于是一帮小伙伴们当天个个顶风冒雪结伙拎着瓶子过去。那时候,只要需要,哪里管过外边的天气,下刀子也照常出行。顺便算是又玩了一趟,开了一回眼界呢。
还有一年,还是大风雪天气,还在东郊,冷冻厂卖便宜的羊腔架子,家里人又安顿我们孩子们去,这又是一次风雪里的出行。那时候谁怕过这个啊?那样远,还要在风雪里排那样长时间的队,
总之啥味道都有,就是不知“冷”之滋味。
每回冬天,耳朵是冻裂出血的,一热一冷,结成厚痂子,掉了结,结完又掉。
脚是冻裂的,脚后跟又深又红的裂口。
手更是冻伤的,手背结着黑壳子,几乎每一根指头都不能幸免,开着条条小口。
比起身上的伤来,穿得单薄可怜,这几乎都不是事,谁还怕过这个呀,条件好的,戴着大狗皮帽子的都有,那有啥呀,我就顶一个夹棉帽,几年小学不就轻轻松松过来了?只是外形不整,四肢缩起,双手时时拢在袖筒里,显得委琐狼狈,落了个“四类分子”的不雅外号。
那些年,个人几乎感觉不到冬天会被冻感冒,发烧,输液,或者起不来床啥的,这辈子似乎就没这种印象或者经历,每一个冬天都完完整整,一天病假都不带请的。小孩子确实年轻,血是热的,火是旺的,机能无限,天不怕地不怕,神鬼都不怕。对,小时候从来没有敬畏过什么神灵,想说张口就来,想骂随口便至。那些年从来不迷信,统统认为这都是“牛鬼蛇神”一类,是反动污秽的。
那时候冬天从来没戴过手套,怕这个怕那个,更重要的干啥都不方便,还容易弄丢。父亲曾经亲自动手,从捻羊毛开始,最终织了一付露指手套,我是坚决不戴,宁可冷着冻着也不上手,只因为怕羊毛扎着难受。
小时候也不抹凡士林,特别是大冷天,父亲逼迫洗完脸都抹一抹,这是最痛苦的时候,想着法儿逃避这一劫难。
那时候,第一心思是怎么玩。第二心思是怎么吃。学习,作业,是从来不往心上放的。
那么天气呢?
呵呵,这个是完全忽略的。不知冷,更不知热,不知风也不避雨,随时随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行动,无限贴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小镇西峰真是人间胜地啊,一年分四季,四季均等,特别分明,冬有雪,夏有雨,但又能奈我何呢?我一身行头走四季,如履平地。
又想起来了,每年快到年关季节,大雪一场接着一场,好大雪,且是生雪硬雪,街道上被压得结结实实,多少天都不化解。好像整个腊月里都是“雪乡世界”似的。
然后,这一切就都从生命里消失掉了。兰州居然年降水量只有二百毫米,居然一年一年看不到雨雪的影子。兰州居然,冬天不冷。
说是不冷,可现在的冬天确实又怕冷了,受不得一丁点委屈,只想着怎么舒坦,怎么一心待在房子里,少去点户外活动。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越来越老,越来越弱,表现出来的就是,越来越冷,怕冷。现在居然冬天感冒,而且发烧,这事给弄的。
2022年12月29日星期四上午10时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