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喜欢看小说,到最不喜欢看小说,也就十几年的事情。
看看,现在几乎没有人读小说了,纯小说的文艺杂志,是不是都快要倒闭了?还有《小说月报》么?还有《当代》、《十月》么?
不知道是啥原因,个人原因是,不再喜欢这种抽象文学了,说就说点真的,来点真格的,别尽玩些花活,虚头八脑的。
小说被归类为“花活”、“虚幻”一流。
也是,何必去费尽心思提炼生活呢?到了一定程度,一定年岁,你就直接展示生活原本吧,我们看到了啥,感悟了些什么样的东西。
不知道写小说的文人们,是不是也是这样想的。
对了,中国的诗歌也走了同样的一条道路:那些年月,不让人写诗读诗,所以基本没几个诗人,没几首诗歌,有也都是清一色的跪舔派,舔都舔不出个下场,多数人暴死终结。
于是,后来有人尝试着,隐晦一点,朦胧一些,曲里拐弯说些抽象的哲理,既启蒙了民智,又不致伤害自身,这就是中国朦胧诗的井喷期。
然后就到了小说,反思,追求,展望,一部接着一部,小说的春天到来了。很快完成了从萌芽到茁壮再到参天大树,然后被轰然放倒的全过程。
现在的时代,算是已经进入到网络时代了,然后,人们有了全新的娱乐方式,就像一间屋子,过去只有这一扇两扇门户窗页,而现如今是百窗千户,连房顶都直接给掀翻开,一时让所有都四面八方展现出来,涌现进来,而那种古老而传统的,再无人有兴趣透过它来观察风景了。
小说注定就此一夜没落。
现在还要坚持写,会让人感觉你很假,然后很别有用心,很无耻。有事为什么不明着说,直接来呢?还拐着拐着,一付欲言又止欲罢还休的德性样子,是装给谁看呢?
当年写小说的,要么死了,要么早早转行当隐士了,当编剧了,当顾问了,再无人拿小说来炫技的了。今天你还能听到当年如雷贯耳的这些名字么,什么平凹,什么莫言,什么王朔,这个那个的。
他们如果发挥点余热,就写写回忆录,还可以再挣一笔稿费,但肯定是不会太多的,因为没有读者,再精装的书都得迅速重回化纸池,这都是没办法的事情。
没人考虑要出点什么书藉了,更何况审查这么严格,书号这么金贵,你想倒贴着出,别人还嫌麻烦看呢。
2022-11-0620:34:23
花活
从最喜欢看小说,到最不喜欢看小说,也就十几年的事情。
看看,现在几乎没有人读小说了,纯小说的文艺杂志,是不是都快要倒闭了?还有《小说月报》么?还有《当代》、《十月》么?
不知道是啥原因,个人原因是,不再喜欢这种抽象文学了,说就说点真的,来点真格的,别尽玩些花活,虚头八脑的。
小说被归类为“花活”、“虚幻”一流。
也是,何必去费尽心思提炼生活呢?到了一定程度,一定年岁,你就直接展示生活原本吧,我们看到了啥,感悟了些什么样的东西。
不知道写小说的文人们,是不是也是这样想的。
对了,中国的诗歌也走了同样的一条道路:那些年月,不让人写诗读诗,所以基本没几个诗人,没几首诗歌,有也都是清一色的跪舔派,舔都舔不出个下场,多数人暴死终结。
于是,后来有人尝试着,隐晦一点,朦胧一些,曲里拐弯说些抽象的哲理,既启蒙了民智,又不致伤害自身,这就是中国朦胧诗的井喷期。
然后就到了小说,反思,追求,展望,一部接着一部,小说的春天到来了。很快完成了从萌芽到茁壮再到参天大树,然后被轰然放倒的全过程。
现在的时代,算是已经进入到网络时代了,然后,人们有了全新的娱乐方式,就像一间屋子,过去只有这一扇两扇门户窗页,而现如今是百窗千户,连房顶都直接给掀翻开,一时让所有都四面八方展现出来,涌现进来,而那种古老而传统的,再无人有兴趣透过它来观察风景了。
小说注定就此一夜没落。
现在还要坚持写,会让人感觉你很假,然后很别有用心,很无耻。有事为什么不明着说,直接来呢?还拐着拐着,一付欲言又止欲罢还休的德性样子,是装给谁看呢?
当年写小说的,要么死了,要么早早转行当隐士了,当编剧了,当顾问了,再无人拿小说来炫技的了。今天你还能听到当年如雷贯耳的这些名字么,什么平凹,什么莫言,什么王朔,这个那个的。
他们如果发挥点余热,就写写回忆录,还可以再挣一笔稿费,但肯定是不会太多的,因为没有读者,再精装的书都得迅速重回化纸池,这都是没办法的事情。
没人考虑要出点什么书藉了,更何况审查这么严格,书号这么金贵,你想倒贴着出,别人还嫌麻烦看呢。
2022-11-0620: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