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他们说的华语十大影片,跟我们完全不在一个层面节奏。我们不是他们这一代的人。
我们也是被时代“套路”了的人啊,其实谁都不能例外。今天如果让我评“十大电影”,我会评——让我想想,应该是:
《闪闪的红星》
《海霞》
《侦察兵》
《决裂》
《英雄儿女》
《地道战》
《地雷战》
《董存瑞》
《刘三姐》
《洪湖赤卫队》
《暴风骤雨》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小兵张嘎》
《白毛女》
《冰山上的来客》
……
超了没有?够不够十部?不够就再来十部。
人能不能不看电影?完全可以啊,如果人类没有电影,还没发明电影,那我们完全可以去看戏。戏也没有,我们就去听说书,耍社火。反正,总得有个乐呵事情要去做,人没乐呵可不行。
说说我们西峰人的娱乐中心吧,这就是位于小镇最中心小什字的西峰电影院,也不知道是哪年修建的,反正我有记忆开始它就在这里了。这里是全西峰最豪华的正规标准大礼堂,斜坡面,三合板的高级坐椅,无立柱式的开放空间,一流的灯光舞台,大小银幕切换自如,音响效果真实逼人。演电影是在这里,各种隆重召开的千人大会也在这里,各地的文艺汇演也在这里,甚至我上中学的时候,初中毕业最隆重的那次“三好学生”授奖典礼也放在这里,我心中的神仙姐姐似乎也是登台领过奖的。
当然,放电影是这里的主要营生,平时没什么重大活动,电影几乎三百六十天从不间断。在这里看过的影片海了去了,除了不是在这里看的,其余都是。印象中如果遇到百年不遇千载难逢的大片好片,电影院门前广场立刻就能变成了小镇欢乐的海洋,为了能买来一张电影票,售票口门前那个队啊,那个拥挤啊,有时候会被挤得爬到旁边商店的窗台上去。我在广场上徜徉徘徊的时间远比在电影院里的时间多得多得多,如果不是在电影院里看着电影,那就一定是在广场上看人。从早放到晚,这里人流丝毫不见松动,太多人手里捏着碎银子看能不能幸运等到一张退票呢。那时间人穷但不能穷了志气,看一场电影的钱总还是舍得的。好像那时候也根本没有倒爷黄牛贩子一类,人性真是纯真。
印象中“人山人海”式的电影曾经有过这么几部:
《闪闪的红星》
《难忘的战斗》
《少林寺》
……
那么你猜猜后边特别流行的一些电影,为啥已经没这么大的阵仗了?
这是因为西峰放电影的地方越来越多了,以前只有一家“西峰剧院”当补充,后来就又有了西街露天电影场,东湖露天电影场,再还有电视机的蜂拥而入遍地开花,这都大大分流了小镇人群。
说一件有关电影的广场旧事:《难忘的战斗》刚刚放映的时候整个西峰城的人照例全都拥到这里来了,我不能例外跑来凑热闹,其实也没钱,也没打算真看,只为来而来,捧个人场凑个人气,在人群里窜来窜去。瓢泼大雨丝毫也没能减轻人们激发出来的那股子潜在的热情。在这里碰到住在我们炮台巷子后边的侯姓老师,他穿着雨衣也焦急等待退票的人,结果一晃不见了,一转眼又出现了,原来他早已经钓到一张票,此刻已然成为心满意足的谢场归人。
而我,还只是那个痴痴立在风雨里等待戈多的孤独少年。
门前广场的故事持续深入,也越来越变态“感人”。初中毕业那年赶上Y打,还是某星期天中午,我去北街文化馆借书路过,这里正召开一场宣判大会,众人一字排开挂牌站定于电影院门前台阶上,宣判人厉声宣读着他们的大罪恶行,我只是一门心思走过路过的吃瓜群众,怎么突然就的到一个叫“龙凤江”的,可是我小学的同班同学啊,一夜之间就变成阶级敌人,站在我们的对立面上了?然后隐隐约约听见被判刑到了2000年。
当年的2000年还是一个很遥远的年代啊。2000年也早已经就到了,那个名叫“龙凤江”的同学,你现在一切还都安好么?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了么?
人生的苦乐都只在一瞬间,各是各“电影”里的一个角儿罢了。
2022年11月6日星期日下午3时13分
电影人生
今天他们说的华语十大影片,跟我们完全不在一个层面节奏。我们不是他们这一代的人。
我们也是被时代“套路”了的人啊,其实谁都不能例外。今天如果让我评“十大电影”,我会评——让我想想,应该是:
《闪闪的红星》
《海霞》
《侦察兵》
《决裂》
《英雄儿女》
《地道战》
《地雷战》
《董存瑞》
《刘三姐》
《洪湖赤卫队》
《暴风骤雨》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小兵张嘎》
《白毛女》
《冰山上的来客》
……
超了没有?够不够十部?不够就再来十部。
人能不能不看电影?完全可以啊,如果人类没有电影,还没发明电影,那我们完全可以去看戏。戏也没有,我们就去听说书,耍社火。反正,总得有个乐呵事情要去做,人没乐呵可不行。
说说我们西峰人的娱乐中心吧,这就是位于小镇最中心小什字的西峰电影院,也不知道是哪年修建的,反正我有记忆开始它就在这里了。这里是全西峰最豪华的正规标准大礼堂,斜坡面,三合板的高级坐椅,无立柱式的开放空间,一流的灯光舞台,大小银幕切换自如,音响效果真实逼人。演电影是在这里,各种隆重召开的千人大会也在这里,各地的文艺汇演也在这里,甚至我上中学的时候,初中毕业最隆重的那次“三好学生”授奖典礼也放在这里,我心中的神仙姐姐似乎也是登台领过奖的。
当然,放电影是这里的主要营生,平时没什么重大活动,电影几乎三百六十天从不间断。在这里看过的影片海了去了,除了不是在这里看的,其余都是。印象中如果遇到百年不遇千载难逢的大片好片,电影院门前广场立刻就能变成了小镇欢乐的海洋,为了能买来一张电影票,售票口门前那个队啊,那个拥挤啊,有时候会被挤得爬到旁边商店的窗台上去。我在广场上徜徉徘徊的时间远比在电影院里的时间多得多得多,如果不是在电影院里看着电影,那就一定是在广场上看人。从早放到晚,这里人流丝毫不见松动,太多人手里捏着碎银子看能不能幸运等到一张退票呢。那时间人穷但不能穷了志气,看一场电影的钱总还是舍得的。好像那时候也根本没有倒爷黄牛贩子一类,人性真是纯真。
印象中“人山人海”式的电影曾经有过这么几部:
《闪闪的红星》
《难忘的战斗》
《少林寺》
……
那么你猜猜后边特别流行的一些电影,为啥已经没这么大的阵仗了?
这是因为西峰放电影的地方越来越多了,以前只有一家“西峰剧院”当补充,后来就又有了西街露天电影场,东湖露天电影场,再还有电视机的蜂拥而入遍地开花,这都大大分流了小镇人群。
说一件有关电影的广场旧事:《难忘的战斗》刚刚放映的时候整个西峰城的人照例全都拥到这里来了,我不能例外跑来凑热闹,其实也没钱,也没打算真看,只为来而来,捧个人场凑个人气,在人群里窜来窜去。瓢泼大雨丝毫也没能减轻人们激发出来的那股子潜在的热情。在这里碰到住在我们炮台巷子后边的侯姓老师,他穿着雨衣也焦急等待退票的人,结果一晃不见了,一转眼又出现了,原来他早已经钓到一张票,此刻已然成为心满意足的谢场归人。
而我,还只是那个痴痴立在风雨里等待戈多的孤独少年。
门前广场的故事持续深入,也越来越变态“感人”。初中毕业那年赶上Y打,还是某星期天中午,我去北街文化馆借书路过,这里正召开一场宣判大会,众人一字排开挂牌站定于电影院门前台阶上,宣判人厉声宣读着他们的大罪恶行,我只是一门心思走过路过的吃瓜群众,怎么突然就的到一个叫“龙凤江”的,可是我小学的同班同学啊,一夜之间就变成阶级敌人,站在我们的对立面上了?然后隐隐约约听见被判刑到了2000年。
当年的2000年还是一个很遥远的年代啊。2000年也早已经就到了,那个名叫“龙凤江”的同学,你现在一切还都安好么?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了么?
人生的苦乐都只在一瞬间,各是各“电影”里的一个角儿罢了。
2022年11月6日星期日下午3时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