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位业内行家讨论了几句《隐入尘烟》。
他是非常郑重地向大家反复推荐了好几遍的,他说他自己就看过三遍。
看过三遍是应该的:第一,他跟男主是同一个地方的人,用他的说法“只隔着一条河”。其次,年龄差不多,男主干的活他都干过,男主的经历不在他身上,就在他身边的亲人身上,说同样的话,吃同样的饭,你说亲不亲吧。第三,电影主题表现的很真实。
我的意见是,说纪录片不是纪录片,说故事片也不故事片,是纪录手法的小成本故事片,这种片子本来就是小众片,是很难引起关注和轰动的。
当然,电影不会这样极端化展示,只凭他的行为语言,你自己去想象吧。他几次无偿输血给别人,却不知道争取一分钱的补助,也没人愿意帮他说句话,包括他的哥哥。换谁愿望,难道仅仅只是因为善良?
还有,他娶了老婆,自己盖起房子,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施以援手,即便是普通农村人看了也会大惑不解。
还有,新农村不好不香么?无论如何,对这样的农户人,村上出应该出面给个说法,不至冷漠至如此不堪,那怕他真是个傻子。
主题只展示出来社会对一个残疾人士的不公和残疾人士对社会的绝望。
我当然不说这个现象不存在,只是,在这个可以称之为“太平盛世”的时代,在几乎所有农村人都不吝赞美的年代,这绝对是极少数的个例,展示出来根本不具备什么普遍意义。
果然,这类的片子一向西方是欢迎和鼓励的。
我和这位业内行家的分歧主要是在这里。
要说表演和真实性,还不如不看“表演”,真接看纪录片,那里更真实。我推荐看《蒙古草原天气晴》,那里边更真实,不存在“表演”,充满着艰涩与苦难,但还有希望,动物般只一味向前行走。人不都是这样在负重下活得么?凭什么遇到眼前的一丁点问题,就抛弃掉一切包括自我的生命呢?多少年前,国家底层的社会人,全家只有一条裤子,家里没有一粒米,人们不都还在顽强地活着,否则,哪里有后代后人,有今天这个时代社会呢?
绝望和放弃是人性最软弱的地方,是不值得颂扬的,不管以何种“存在说”而加以展示,至少我是不会赞美它的。
说起电影值得自豪的本色表演,我向他推荐了抖音号“黄土情”,如果想看纯纪录式的,那么抖音时更是应有尽有,连续式的也有,怎么看怎么有,都是中国的最底层,不加丝毫润色的原味展示,有苦难但都不绝望,没有一个不比《隐入尘烟》逊色,这也是我感觉这部电影,包括海青表演很一般的地方。
2022-09-126:44:46
AM
观影记
和一位业内行家讨论了几句《隐入尘烟》。
他是非常郑重地向大家反复推荐了好几遍的,他说他自己就看过三遍。
看过三遍是应该的:第一,他跟男主是同一个地方的人,用他的说法“只隔着一条河”。其次,年龄差不多,男主干的活他都干过,男主的经历不在他身上,就在他身边的亲人身上,说同样的话,吃同样的饭,你说亲不亲吧。第三,电影主题表现的很真实。
我的意见是,说纪录片不是纪录片,说故事片也不故事片,是纪录手法的小成本故事片,这种片子本来就是小众片,是很难引起关注和轰动的。
当然,电影不会这样极端化展示,只凭他的行为语言,你自己去想象吧。他几次无偿输血给别人,却不知道争取一分钱的补助,也没人愿意帮他说句话,包括他的哥哥。换谁愿望,难道仅仅只是因为善良?
还有,他娶了老婆,自己盖起房子,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施以援手,即便是普通农村人看了也会大惑不解。
还有,新农村不好不香么?无论如何,对这样的农户人,村上出应该出面给个说法,不至冷漠至如此不堪,那怕他真是个傻子。
主题只展示出来社会对一个残疾人士的不公和残疾人士对社会的绝望。
我当然不说这个现象不存在,只是,在这个可以称之为“太平盛世”的时代,在几乎所有农村人都不吝赞美的年代,这绝对是极少数的个例,展示出来根本不具备什么普遍意义。
果然,这类的片子一向西方是欢迎和鼓励的。
我和这位业内行家的分歧主要是在这里。
要说表演和真实性,还不如不看“表演”,真接看纪录片,那里更真实。我推荐看《蒙古草原天气晴》,那里边更真实,不存在“表演”,充满着艰涩与苦难,但还有希望,动物般只一味向前行走。人不都是这样在负重下活得么?凭什么遇到眼前的一丁点问题,就抛弃掉一切包括自我的生命呢?多少年前,国家底层的社会人,全家只有一条裤子,家里没有一粒米,人们不都还在顽强地活着,否则,哪里有后代后人,有今天这个时代社会呢?
绝望和放弃是人性最软弱的地方,是不值得颂扬的,不管以何种“存在说”而加以展示,至少我是不会赞美它的。
说起电影值得自豪的本色表演,我向他推荐了抖音号“黄土情”,如果想看纯纪录式的,那么抖音时更是应有尽有,连续式的也有,怎么看怎么有,都是中国的最底层,不加丝毫润色的原味展示,有苦难但都不绝望,没有一个不比《隐入尘烟》逊色,这也是我感觉这部电影,包括海青表演很一般的地方。
2022-09-126:44:46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