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奶奶过世,有感而发一憱而就的一篇小文,先是感动了新浪博客的一位好友,经他推荐后,两天内有一万多的点击,60多条留言,这是本人开博以来前所未有的盛况。
  
我欣慰和感动之处并非由于本博人气之旺,而在于博友真情流露的留言。有的看后即给家里去电问候亲人,有的表示要更善待家人,还有的沉浸在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中,并加倍珍惜身边尚在的亲朋好友。这正是小文和本博所要表达和想要达到的目的啊!
   
都说城市让人群拥挤,却又让人感情疏理。也似乎一些现象有力地印正着这些说法。空巢老人,邻里老死不相识,单亲家族等等。随着城市化进程,更多的人离开篱墙相扶的庭院进入单元那封闭狭小的空间,而一些几代同堂的大家庭也在分崩瓦解。
  
我们真的不再需要那些打碎骨头连着筋的痛楚了吗?我们真的那么急切地奔向互不干涉,相敬如宾的“现代文明生活”了吗?记得我小时候,常常会把一同玩耍的“表舅”欺负哭了。我妈总是揪着我拎到小我三个月的表舅面前,很生气地斥责我:“你怎么能打你舅舅呢?他是你的长辈!”老家的俗话说“人长理不长”,辈份大过一切。我还记得我姥姥90岁生日时,家里来了二百多号人给她祝寿,那可都是有着很近的血缘关系的近亲,如果算上表亲,得五、六百人吧?那天光是黄酒就喝光了几十坛。姥姥在的时候,我们每年的年初一都会聚到她家去,几十口的人,打牌、吃饭得十几桌,晚上睡觉表姐妹横在床上睡,挤着说悄悄话一直到天亮……
  
我一同事有一次给远在东北老家的父母打电话,他母亲哭着说:“以后咱家坟上都没个除草的人了。”同事是独子,一个人在城市打拼。象他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我离开老家去北京,奶奶也不舍,但她没有一句劝阻的话,只是我的车开出了好远,她还在路上张望。据老家的亲人说,以后她只要有空,就到路上张望,人告诉她,“你大孙女要是回来会先打电话告诉你家里人。”但说了多次老人还是执著着。
  
这次奶奶过世回家,见到了奶奶娘家许多人,她的亲兄弟,亲妹妹,外甥,侄女,远在上海的,外地的,都送她最后一程。我置身于他们中间,突然如鱼得水般,在北京时面对工作的心力交悴,情感的茫然,人生的无助,都烟消云散了。他们对于我的宠爱,是发自内心的;对于我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我在这份亲情里将委屈与不如意,悲伤与痛苦都得到了释放。我象连根拔起的树,重新植到了那片肥沃的土地上。
   
亲情于我们,就是这片沃土。
   
感谢所有看过那篇小文有所感触和行动的人们,祝愿天下的老人都得到善待和爱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