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文 |
浮躁的时代有浮躁时代的规则,和众多美或非美女们的一脱成名相比,文人们的一骂成名也是顶有效的办法。要骂就一定要骂名人,越有名的越要骂,骂得越狠越离谱,就越有新闻价值,那么你获得名望的可能性就越高。因为在我们的心里,总以为能骂名人的人一定和名人差不多,这也并非没有道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当然政治人物是骂不得的,因为后果很严重,除非是定论倒台的过气人物。 蔡志忠先生之“爱英斯坦相对论是错的”深得其中三味。曹操之杀董卓,汪精卫之刺摄政王所获得的名声与他们干的事情实在相差太远。事情远没干成,又没有更多的人旁证,细细想来臆想自吹的成分一定不少。
如果你不敢直接骂名人,那么骂名机构也是一法,新闻界喜欢的不得了。前一段的丘成桐恶骂北大案,就是由于新闻界的无知、草率、迷信和利欲熏心而被牵着鼻子转圈,在国际上引发多大的风波,对广大中国数学家的名望取了巨大的反作用,当然丘先生的目的也没有实现。如果这也不方便,那么恶搞一下有名的任何东西,效果也不错。看看胡戈在“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后的名声鹤起就知道我言不差。
作为事情的另一面,众多的“有疾寡人”确总是不愿回应“暴民”的指责。“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老子没病!古人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现在是行不通了?北大的海外教授聘任工作到底作得怎么样?我觉得北大物理学家甘子昭和医学家韩德培的态度值得赞扬。闻过则喜应该是我们的态度。话不好听,但是事情做好了,我觉得很值得。有人帮你,你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