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文 |
《纽约客》
2006年8月28日文章(http://www.newyorker.com/fact/content/articles/060828fa_fact2
MANIFOLD DESTINY
丘成桐是哈佛大学数学教授,弦理论权威,霍金先生是丘成桐的好友,其访问香港和大陆的盛事都是丘成桐先生一力促成。丘成桐认为他的这两位学生是中国数学界的骄傲,为完成庞加莱猜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俄国数学家Grigory Perelman拒绝对他的证明作细致的说明。注意此时已经是证明发表四年以后丘成桐说的话。
2002年11月Grigory Perelman在Internet 上公布了他的证明。八个月内又公布了其他俩个部分。经过四年和多位数学家的仔细评价,一般都认为Grigory Perelman已经证明了猜想。使人惊讶的是他的证明中并没有提及庞加莱猜想,对此的证明只是他多个结论中的一个而已!天才!高人!兴趣事最好的老师,天冷得俄国常常有奇才。IMU国际数学家大会决定八月二十二日授予Grigory Perelman费尔茨奖,丘成桐先生就是在三十三岁的时候获得此项奖励而名声远扬的。
IMU主席Ball先生秘密游说Grigory Perelman接受费尔茨奖,再一次说明世界数学界已经认可了Grigory Perelman的工作。可惜Grigory Perelman认为只要各位认可了他的证明,其他的就没有意义了。了不起的俄国人!真正的数学家!Grigory Perelman不要数学家作朋友,不知是不是因为他们太聪明?拒绝领取四年一次的世界数学界的最高奖励,Grigory Perelman的内心世界让人难以琢磨。不过比起那些逐利之徒,高洁不知多少倍。
克莱数学所是数学界的神圣殿堂,其地位不亚于普林斯顿的高等研究所。他们在世纪之初出资悬赏一百万美元给十个数学问题。庞加莱猜想是其中最早获得解决的。此种做法是有历史传统的,上个世纪欧洲也有类似的悬赏。奖金给谁,意味着世界对个人贡献的公认。
犹太人Grigory Perelman多才多艺,就是朋友太少。可能是沉湎于思考,不过他的朋友因该是真朋友,尤其是比较文中的几个中国人朋友而言。Grigory Perelman并不是孤僻的人,在美国呆过多次,也有一些中国朋友,象田刚先生。他是北大数学系毕业生,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八零级的,赴美拜在丘成桐先生门下。现在MIT任教,亦在北大兼职,是世界优秀的青年数学家。
第一个因庞加莱猜想相关理论获得费尔茨奖的人是普林斯顿的Thurston。康奈尔大学的Hamilton 的贡献也为数学家们所公认,而丘成桐和Hamilton 是多年的好友。丘成桐积极鼓励Hamilton是他相信Hamilton能解决庞加莱猜想。Hamilton对女人的兴趣不知有没有下降,不过可以肯定的是Hamilton开始积极行动向猜想进攻。
陈省身先生是数学大家,也是丘成桐的恩师。他建立的南开数学所一直是中国的一流研究机构。丘成桐希望能成为陈省身先生的接班人,无可争议。哈佛大学一直致力于网罗丘成桐,三顾而后成。丘成桐对中国数学发展的贡献是大家公认的。包括提携后进、设立奖金、建立浙江大学和中科院晨兴数学所等。
加州伯克利的Steve Smale也是因对猜想优异的工作获得费尔茨奖的。他说:“北大的大礼堂里都是尿的臊味,(数学系)所有的助理教授加在一起只给一间办公室,而且工资极低.”这一点我是知道的。北大数学系八十年代有六位学部委员,办公室统共不会超过十间。基本上谁都没有专门的办公室。至于尿臊味,我确实没闻到过,霉味倒确实有。
在伯克利当访问学者时,Grigory Perelman从Hamilton那里学习了很多东西,他曾经试图和Hamilton讨论庞加莱猜想的证明,可惜Hamilton听不懂,或许是根本就看不起这个无名的俄国人。
斯坦佛大学问Grigory Perelman要简历,实在是件愚蠢的事。看来Grigory Perelman从1993年开始,已经全力向猜想进军了。而且当时他确实是想留在美国,毕竟数学家生活在美国要比当时混乱的俄国要好得多。只是最后他拒绝了所有的工作机会,回到俄国。因为回俄国工作更有效率,这很耐人寻味。成功源于专注,专注因为兴趣。看看富裕后的中国,还有几个教授愿意坐冷板凳?或许下一代科学家会回归我们书生的传统。但愿!
在取得一定的进展后,Grigory Perelman请求Hamilton给他的工作提意见,而且再次要求他们一起工作,Hamilto再次无语。看来Hamilton是一个傲慢而且愚蠢的数学家。拒绝一位天才的合作要求,只会让他前进的脚步更加缓慢,或许他自1992年以后就江郎才尽了。
丘成桐比不知道Hamilton的猜想工作陷入困境。他对于自己在数学界的地位越来越担心,尤其是在中国的影响力,一位年轻的学者越来越可能超越他而作为陈省身先生的继承人。尽管丘成桐不断地发表文章,但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他没有大的成果。“丘成桐希望成为几何之王。”加州石溪分校的几何学家Michael Anderson说:“他相信一切均应有他来决定,由他来控制。他不喜欢别人涉足他的领地。”为了控制他的领地,丘成桐逼迫他的学生朝大问题前进。在哈佛,他有一个恶名昭著的既困难有严格严格的微分几何课程,每周三次,每次三小时。每一个学生都拿到一个最近发表的证明,要求重新构架证明、寻找错误、和是填补漏证。丘成桐相信数学家必须清晰,对学生特别强调一步一步的严格。
补漏是数学家获得原创名望的方法之一,但是必须确实是对方证明的某一部分有错,或是逻辑上有遗漏,证明不能成立。如果隐含的步骤能由专家补充,则证明可以认为是正确和完整的。换句话说没有漏,只是高手的简略。Fermat 定律得证明就出过这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