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聚德”这只鸭子终于不飞了!
在种种力量干预下,有着奥运概念、国吃概念的全聚德在一波走向价值回归之路,投资者对全聚德的讨论也将暂时告一段落。但是她带给我们的是更多思索。就是如何正确看待奥运概念?对于我们广大散户来说,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投资?谁都知道,击鼓传花最后一棒,在接之前我们是不是该思索一下呢?
奥运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市场普遍认为期待中的奥运圣火,有望照亮中国奥林匹克景气,奥运主题将是下半年重要投资主题。但是笔者认为,奥运概念有过度放大的嫌疑,投资者应理性对待奥运板块。
历史已经证明奥运经济对建筑、建材、体育器材、通讯设备、汽车等行业具有明显投资拉动作用;将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会展、电信等新兴行业的发展,推动房地产业和金融保险业升温,加快餐饮、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行业的发展。
奥运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统计表明,近年来历届奥运会举办地的股市现象,似乎有着某种规律。奥运会举办城市所在的国家,股指在奥运前一年全部上涨,幅度在14.39%~96.74%之间;奥运举办当年只有一国股指下跌,其余均为上涨,涨幅在2.8%~69.54%之间;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美国股指当年上涨19%;悉尼奥运会开幕前夕,标普/澳证200指数突破3300点创历史新高;雅典为23%。最为典型的是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韩国KOSPI指数在奥运当年从515涨到679点。举办后第一年全部都上涨,幅度在0.28%~54.2%之间,举办后第二年跌多涨少。
但是我们对奥运板块要理性分析,特别是对于个股要区别对待。投资者可以针对不同时期的热点对奥运受益板块进行甄别,挑选具有高投资价值的股票,建立理性的投资组合。不能片面认为是奥运板块就一定涨。特别是当前凡是与奥运沾边的股票都被冠以奥运概念,被轮翻炒作,有些透支的味道。数据显示,“奥运概念股”的平均市盈率已超过了140倍,接近A股均值的3倍。由此,市场上便流传出“奥运概念被透支”、“奥运炒作”、“这些股票奥运之后就是垃圾”等说法。
同时我们应该明白,奥运会的前中后影响是不同的。前期对北京的房地产、旅游等行业的影响比较大,另外就是场馆、基础设施的修建对于其他行业发展都是有所影响的;中期对金融、零售、旅游等消费服务性行业,以及通信、交通运输等行业有明显的拉动效应;后期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奥运会的表现以及各国投资者对中国的认识程度。如果一些企业特别是奥运合作伙伴性企业能够借助奥运成功开拓国际市场,将必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