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国资委主任加快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的表态再次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在眼下整体上市热点潮涌之时,笔者却想对整体上市泼盆冷水。
现在整体上市恐怕是市场最时髦的概念了,上市公司一说整体上市就疯涨。像上港集团整体上市除权后一路飙升的大牛股,而沪东重机的抢眼表现更让市场参与者都浮想联翩。但其中毕竟鱼龙混杂,迷雾重重,缺乏内幕消息和分辨能力的普通投资者选择参与时还是要极其慎重为好。比如在整体上市炒作最火爆的时候,竟然出现过一日有七家公司澄清没有整体上市意向的场面,随后它们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粗粗一数,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对资产注入和整体上市传闻进行澄清的公告少说也有二三十则了。这方面恶意炒作的风险已经开始悄然显现了,比如短短20多个交易日股价飙升140.9%的冠农股份(600251.SH),15日披露公司实际控制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二师国资委与国家投资开发公司无法达成共识,同意停止重组冠农股份事宜,并不再沟通商洽。该股马上被1700多万股封在了跌停,后知后觉的投资者已面临损失,这就是风险的明示。
因此我们不能盲目相信整体上市就是利好,也不应错过整体上市有可能给部分上市公司带来的实质性刺激,关键在于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比如有些公司,你可以看到它业绩一直都很好,但关键在于这些业绩很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都是通过与母公司关联交易得来的,那么这样的公司今后整体上市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而且应该说可能是优质资产的整合。反之,有些上市公司本来就一直在向母公司输送利润,母公司实力很一般,而且母公司原来就已经把集团最优质的这一块拿来上市了,其余资产根本都没有什么想象空间。那你就要警惕所谓整体上市可能只是一个幌子,不存在现实意义,或者说即使整体上市利润也会被摊薄,一加一肯定小于二。
而最为主要的是,相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总公司的资产是比较差的。笔者到西北几家公司调研时,问到有没有整体上市计划,公司领导都面有难色:母公司包袱重,上市公司资产质量都是最好的。整体上市只会摊薄公司的利润,对股民来说不是好事情。而我国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普遍的情况是,当初为了上市,说拿出最好的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现在为了整体上市,又说没有上市的资产才是优质资产。所以,整体上市变成了一个炒作概念,与以前所谓的资产重组、并购等一系列前期炒作题材没有本质的不同,真所谓: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
应广大投资者的要求,第一本为内地个人、机构投资者精心编撰的投资港股参考书<港股全攻略>(上下册)已由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全国书店有售。(每册定价30。00元)
电子书下载:www.668w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