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校危机 都是GDP惹的祸

(2006-12-20 15:24:34)
高校危机 都是GDP惹的祸
<郎咸平真相>作者 吴丁杰
从1999年扩招开始卷入贷款风潮中的中国高等院校,贷款规模高达2000亿-2500亿元,随着还贷高峰的到来,部分高校已没有偿还能力,一些高校已经处于破产的边缘。高校危机,其实都是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留下的祸根。
现在回头看看当时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这场危机的源头在哪里。1999年,中国高校开始扩招。1998年,全国高校的招生人数为180万,1999年扩招比例高达47%。到了2005年,高校招生人数已达到530万人。隋着人数的急剧增加,高校面临用地不足的困扰。这时候地方政府看到了巨大“GDP利益”:地方政府通过低价出让土地的办法,利用银行贷款,不但解决了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还坐收了由高校扩建拉动的GDP增长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于是这种发展GDP模式在全国被一遍一遍地复制,大学城项目在全国遍地开花。这种模式高校老师形容为:“省长请客,市长点菜,校长买单”。
有了这样发展地方GDP的好路子,许多地方政府不惜赤博上阵。在大学城项目规划好后,地方政府就动员高校到“城里去”,同时积极为高校和银行牵桥搭线。碍于政府的面子,许多高校领导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在广州还出现这样一件事:某大学因外地一分校用地与地方政府闹得不愉快,因而抵制大学城项目。于是该大学被看做是不和地方政府配合的典型,其后地方政府在很多地方对该学校“卡脖子”。可以说地方政府在高校危机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现在危机出现了,一些地方政府不得不为此买单。浙江省政府最近已决定财政拿出40亿元,直补大学贷款利息。河南省政府也酝酿拿出一些资金为学校偿还1/3的利息。而一些高校特别是贷款风险处于高风险状态的高校,由于其贷款远远超出了总资产负担能力,将来可能会在难以承担风险损失时将其风险转嫁给国家。由此造成的损失,难道我们不应该对起推波助澜作用的地方政府直接责任人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