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差一点成了小木匠
既然升学无望,就得想着别的途径,一个大活人,难道就这样被活活憋死?郎咸平自己反问自己。初中快毕业的郎咸平,也在认真地考虑着自己的未来。
于是,郎咸平开始为自己寻找活路。
在放牛班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对木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郎咸平在上学的途中要经过一家木材加工场,一次他被那里的刺耳的锯木声吸引住,过去一看,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觉得木材加工真有意思,不一会功夫,就能生产出一个产品,而且很快很实用。
以后郎咸平一有空就到那里去看,常常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有时看到天黑才回家。
看了一段时间,郎咸平摸到了那里的套路之后,他就回家打算自己干了。
放学一回家,郎咸平就自己找来一些工具,将家里一些坏了的凳子、椅子找出来,一个一个地将它修理好。父母亲本来就对他不抱什么希望了,看到他的所为,也是不闻不问。尽管经郎咸平修理过的东西一开始不像那么回事,但郎咸平很有成就感,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希望:“当时的理想就是准备出来先做木工学徒,再开个木工厂。”郎咸平说。
由于他十分厌恶学习,加上他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木工上,郎咸平当时的成绩简直是惨不忍睹。升高中考试前3个月举行模拟考,在1000多名考生中,他的成绩排在800多名。这种成绩就算考军校恐怕也不行。
虽然做好了当木工的准备,但是在潜意识深处,郎咸平还是想升学的。
就这样一转眼的功夫,3年快过去了。考前3个月的某一天,郎咸平感到肚子空空,有一种负罪的感觉,他想这样下去,实在对不起父母了,他想不管怎么样,得念点书。但是念课本肯定来不及,就找了一本“考前30分”复习资料自己看,那是给考生在考前30分钟“临时抱佛脚”用的一种复习资料。看了这些资料,在半懂不懂之间,郎咸平对学习的内容有了一点概念。考前两个月的第二次模拟考,郎咸平考了500多名,考前1个月的第三次模拟考,居然考到了300多名。之后是芝麻开花---节节高。郎咸平的学习成绩一路上升。慢慢地,郎咸平对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放学了,郎咸平也不再去木材加工场了,有事没事的时候,他就拿起课本啃起来。等他参加中考时,竟然意外地考上了第三志愿--成功中学。他们整个学校考上高中的总共不到300人,而郎咸平能够在1000多人中考上这个学校已经很不容易了。
人的命运也许因一时的偶然因素的刺激而发生改变。回忆起那次决定命运的考试,郎咸平认为是自己买的那种版本的“考前30分”帮了大忙。
“这真是造化捉弄人。我想如果当时我不想读书,或者想读书时买别的版本‘考前30分’,说不定就没有后来的成绩,也就没有后来对学习产生的兴趣。那我的命运就得重新改写,就真的只有当木工了。”郎咸平笑着说。
后一篇:第六节 打遍西门町无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