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围城,每个人都不能再做看客
高福生
雾霾围城,挥之不去,很多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影响了生活和心情,航班大面积停开或延误,高速公路关闭,船舶被迫靠岸,上班要带着口罩,喜欢晨练的人们不得不待在家里……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天气损害着人们的健康。相关报道称,伴随着雾霾天气大范围来袭,呼吸道患者人数迅即增多,不少医院已经“人满不患”。有专家早就警示,灰霾很可能取代吸烟,成为肺癌头号致病“杀手”。
雾霾的形成,除了气象条件,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冬季取暖烧煤等导致大气中颗粒物浓度增加之外,人为排放PM2.5更是降低空气能见度的“罪魁祸首”。尽管污染的源头已经找到、人人知晓,但PM2.5等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的趋势却依然继续,水泥、钢铁、焦化等高能产业仍在一些地方的GDP中占据主导地位,蓝天白云的日子越来越少,一些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甚至倒退了几十年。
去年,广东省气象局首席专家吴兑曾表示,灰霾与肺癌有着“7年之痒”,即出现灰霾严重的年份后,相隔7年就会出现肺癌高发期。细心的人们注意到,“7年之痒”之说正在现实生活中得到验证。严峻的形势警示我们,如果坐视“人为排放与灰霾天关系密切”的警示于度外,如果不对症下药根治我们身边的重点污染,不久的将来,很多城市人,尤其是被灰霾严重笼罩的城市人,都有可能变成肺癌患者。
今次,面对天南地北持续不断的“灰霾”天气再度粉墨登场,面对各大医院呼吸科人满为患的“场景”,如何远离“头号杀手”,如何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如何拥有一片蓝天白云的宜居环境,已成了国人共同关注的焦点的强烈的渴望。
雾霾围城,每个人都不能再做看客。各级政府必须把灰霾天气数量和相关监测数据与官员政绩挂钩,实行“一票否决”;环保部门应建立重点污染源清单,同时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将落后产能坚决淘汰出局;企业应将节能减排作为首务,千方百计降低单位GDP的污染物排放量;党政机关要做出表率,少开公车;普通市民可以用合理使用机动车,多多乘坐公交,减少尾气排放,同时要避免过度装修……
如此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灰霾”形成的人为因素才会大大减少,“灰霾天气致肺癌率猛于尼古丁”的隐忧才会得到有效破解,“蓝天白云”才不会因“雾霾围城”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奢望,我们的城市才会因空气质量高而更加宜居,百姓的生活也才会因健康而更具幸福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