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质疑屋顶色彩整治源于民众不在场的忧虑

(2011-07-27 09:40:57)
标签:

南京

《扬子晚报》

民众

公共决策

决策科学化

杂谈

分类: 公共精神

     南京将对城内的所有房屋屋顶重新上色?近日关于南京城要重新涂色的消息,让不少南京人感到有些荒唐,然而记者昨天采访南京市房产局物业管理办公室的相关人士,该人士却否认全城涂色的事情。(《扬子晚报》7月26日)


      尽管有关方面对市民质疑一一进行了回应,但是,笔者发现,屋顶色彩整治工程仅仅来自于某个领导偶然视察时的“指示”,而这个指示很可能是一种心血来潮,更可能是“灵机一动”,只是苦了忧虑中的老百姓——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被绑架者”。

 

      正如市民所说,“免费改造是好事,但要把好事办好,还得多听市民意见,心血来潮式的改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可以说,“是否经过论证、是否公开征求了市民的意见”正在成为市民的焦虑情绪。而这种焦虑是城市治理把民众参与排斥在外的一种权利焦虑,是民众不在场的焦虑。

 

        如果说官方已经认可了专家设计的方案,作为城市的一员,有理由知道城市颜色是属于公众的,还是属于专家的、权力的?专家、官方的意见会不会遮蔽公众的选择权?

 

      尽管国外有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城市的建筑色彩及环境的先例,但是这种立法仅仅是针对新建建筑的。笔者以为,在寻找屋顶色彩的过程中,应避免民众被变相绑架现象的出现,而让屋顶色彩趋于公众偏好,而非让色彩成为长官意志和专家话语权的产物。

 

           今天,政府已经逐渐从政策生产者转变为政策消费者,政策分析和专家咨询论证成为科学决策的必经环节。公共决策过程中专家的介入及其咨询论证被认为是决策科学化的关键环节。这一认识的潜台词是,只要经过专家咨询论证的决策,就是科学的决策,甚至就是正确的决策。但现实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失误虽然也都经过了专家论证和决策咨询,可是巨大的损失和惨痛的教训,让我们认识到,正如市场会失灵、专家也会失灵,经过专家咨询论证的决策同样会出现失误。笔者以为,在屋顶色彩整治的过程中,必须避免专家失灵的出现,更要消除民众不在场的忧虑。

 

         公民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应有之义,也是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然要求,因为民主过程的本质就是参与决策。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政府所代表的公共利益并不是铁板一块,政府同样承载着一定的组织利益和组织成员的个人利益。 对于公共决策的供给者政府及其官员来说, 其动机并不是完全高尚无私的,也会有其自身的利益需求,部门的利益及官员个人的利益都会在公共决策中有所体现。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官僚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或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人,其目标既不是公共利益,也不是机构效率,而是个人效用。正因为如此,屋顶色彩的选择和费用的投入都应强调民众参与,但是,南京政府恰恰把民众排斥在外,由此怎能不产生质疑和抗议?


        更何况,当下社会决策环境的复杂化无疑使决策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决策失误所造成的影响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时期。 无论在哪一方面,公民参与政府决策都显得十分必要。笔者以为,不因权力霸道而遮蔽民众参与的权利是消解民众不在场的关键选择。

 

           一句话,在城市屋顶颜色选择过程中,必须让公众拥有话语权和选择权,避免政府和专家合谋形成的偏好压制了民众的选择权和参与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